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回事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944 字 5个月前

“已经办妥了。”曹化淳道:“几个外地的举子都说要离京暂且回乡,今天的事情闹的太大,风声太大容易出事,奴婢也同意他们所说,回乡之后,谨慎乡居,安全也有保障。”

“你和他们打听出什么消息来没有?”

“他们坚称是义愤。”

信王停了调羹,脸上露出笑容,点头道:“果然天下人还是有公义心的,我没有想错,嗯,这很叫我开心。”

曹化淳对此深表怀疑,那几个举子他去看过,外围的几个都是呆子,说不出几句话来。那个李梦辰和王正志都明显是名利中人,怎么可能会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去得罪和记这样有势力有手段还有武力的大商家?

这又不是在乡间当士绅时争地盘,大家争来抢去的有好处,在和记门前闹这么一出,除了捞些虚名之外还有什么好处?

真的有人会傻到这般地步?

不用怀疑这几个人背后还是有人在指使,并且背景不小,很可能有文臣中的高职显宦,同时还可能有勋贵和权阉在背后当推手。

和记的财富实在太过诱人,曹化淳有时候都不免动心。只是现在他只是王府中官,距离真正的权力很近,但这段距离看似很近,却步步荆棘,不仅信王要小心谨慎,他这个王府中官更需如此。

曹化淳感觉今天发生的事只是一次试探,看看和记的态度和反应。

从目前来看,和记的反应未超出想象之外,应该没有太大的麻烦。

毕竟和记在京师的官场没有真正的强力支持,没有哪个宫中的太监或内阁的阁老是其真正的靠山。

和记的力量在外,似乎一直忽略了对内的经营,李国宾在京城是个头面人物,各家勋贵和太监的府邸都视其为座上宾,但他一直没有结成真正的盟友,这叫曹化淳感觉殊为不智。

当然以曹化淳的经历和身份也完全想象不到,李国宾的行为完全出于张瀚的授意。至于为什么不在大明权力中心建立有效的关系网,这当然出于张瀚更长远的考量。

信王饶有兴致的道:“你把我送给他们的程仪给了他们吗?”

“给了,每人二十两,共给一百两。”曹化淳道:“他们都是寒门举子,受了这般重金相助,心中都十分感激,奴婢并不曾表明身份,但把他们的籍贯姓名都记下来了。”

“这事你做的很好。”信王极为欣慰,他感觉这些敢于出头揭露黑暗的举人都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信王读书几年,感觉天下事还是读书人最为靠的住。内臣们做家奴挺好,国家大事,特别是现在的各种派出监军的内臣只会坏事而已。

至于税监和矿监一类,残民以逞,给内廷增加的收入,国用不足,还不是一样得发出去?

在这一点上,信王感觉自己的祖父太愚,临死都抱着财富不放,有何用处?

帝王以山河万里为家,一草一木都是皇帝的,何必一定要把那黄金看的太重?

神宗山陵崩后,居然还把大量的马蹄金一起下葬,信王想起来都感觉有些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