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烟火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485 字 5个月前

人们在草原上生活,初始时定然是有些担心和害怕。

事实上也是有很多人宁愿放弃和记的工作,也要坚持留在大同不肯到草原上来。虽然这样的人是少数,但还是能反应出人们的情绪。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种说法令很多士绅和生员阶层都留在大同观望,并且影响了普通的工人和农民,也包括士兵的家庭。还好和记的文宣工作做的很好,当然更重要的是和记一直在获取胜利,并且待遇优厚到人们不愿舍弃在和记工作的程度。

到现在,靴子终于落下来了,悬在人们心里最后的隐忧被解除了。就象是有一件事一直悬在心里,理智上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有强迫症的人会一直去想着。

在草原上生活的人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危机感,无关于兵力的强弱,而是身处异地,到处都是和汉地不一样的风情。

不管是那绵延万里不绝的草地,还是一条条陌生的河流,或是偶然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稀疏的林地,还有曾经开发出来的土默川的土地,这些东西构成了完整的蒙古,汉人前来之后才有了军堡城池和屯堡村落,有了一条条道路,才有了傍晚袅袅升起的炊烟。

身处异地的感觉并不是很好,最少叫人始终有内心不安的感觉,特别是一闻战鼓之声,对没有经历过兵戈之事的平民来说,更是一桩令他们心悬不已,担忧害怕的事情。

如是在大同还好,北方有边墙和守兵,人们也习惯了北方的威胁,可是感受到威胁和身处于其中是两回事情,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事。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李慎明相当的明事理,也很体恤下头的心思和想法,天黑之后,街角上到处都有传令的人,今天青城解除宵禁,人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在酒楼或各种地方厮混到天明,不必担心犯禁而被抓起来了。

“拜见李大人。”

“见过李兄。”

李慎明在府里摆了家宴,请孙耀和李东学,刘鹏等人赴宴。

军司人员也都很高兴,这些上官和李慎明一样体恤下属,叫所有人都回自己家里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庆祝去了。

李府的下人在灯火通明的花厅里摆桌,李家好歹也是大同的士绅世家,现在家大业大,仆人比以前多了十倍都不止,但忙而不乱,家中一切还是井井有条,李慎明又是个好享受的,盖的屋子用的工料都十分考究,墙壁上都是象样的古董和名画,摆放的并不堆砌和杂乱,偶见点缀,足见用心,令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感。

种种器物用具也是尽善尽美,从汝窑的瓷器到紫檀木打的托盘,黄花梨的圈椅和小几,再到花梨木的大书案,一切均是毫无瑕疵。

张瀚也是世家子弟出身,但家风比李家可是要朴实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