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发条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861 字 5个月前

事实上木答里山卫在清季发展起来,在其后的名字为乌兰浩特,意思为红色的城市,也是后世兴安盟的首府,它的地理位置比现在的科尔沁中心更合适一些,所以在几百年后成为科尔沁各盟旗的中心所在,也是内蒙古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看到参谋人员点头确定,张献忠脸上露出笑容,两手一拍,说道:“那便是这般定了。”

“定了?”一个参谋道:“我们还得派人去一路核查一下看看。”

“用不着。”张献忠道:“他们几个都是蕃骑千户,也不是没用的废物,说了能走就定然能走。我们一边派人联络后面的先遣队,通知他们行军路线确定,我们和蕃骑先走,有什么不对也能通知后头部队,大军要赶过来最少还得十天左右,就算有不妥之处我们也能赶在大军到来之前更改路线,要么就把麻烦解决掉。”

随军的还有几个战斗工兵的军官,这样的先遣队有好几支,肯定会定下不同的路线,不过以眼下来看战斗工兵发挥的机会不太多了,顺流而下,肯定能找到直接渡河而过的地方,如果需要搭桥的话,可能就得提前通知身后的主力,提前把工兵连队给派上来。

“就这样,今晚各人先休息,明早出发。”张献忠是侍从武官兼先遣队的领队,他既然下定决心,别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几个蕃骑千户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对张献忠的决断力也感到相当的满意和佩服。

在确定之前详细询问,确定之后就下定决心,这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军事主官的临阵表现,这会令下面的人不那么迷茫,对目标充满明确性,同时也顾及到了不利的结果,同样也有所考虑。

双方在交流时用的是汉语,这些蕃骑首领用近两年时间不停的苦学,总算能够与这些和记的人顺畅的交流。

张献忠并不懂蒙语,他的话音里也有浓重的陕北口音,还带着川音和土话,但刚所有人都相当注意的听着,没有人感觉到有什么不妥。

一直到人群散开,张献忠才想起自己临行之际有人提醒过他,叫他注意学习一下蒙语,毕竟对蒙古人和河畔还有密林中的部落来说,蒙语是十分流行的通行语,就算将来和女真人打起来,蒙语也是可以沟通交流的语言。

在和记发展的早期,张瀚在内的所有高层都致力于学习蒙语,这引起了相当浓烈的学习蒙语的风气。

包括张续文在内的相当多的优秀的军司高层,不仅精通蒙语,还又额外学了俄罗斯人的语言,最少在双方沟通上没有丝毫困难。

有名的南方水师的舰长郑芝龙更是精通蒙语,俄罗斯语,荷兰语,西班牙语,当然还有日语。这被当成一个优秀的典型,其语言天赋和学习的精神在和记内部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标志和榜样。

而张献忠这样的老粗,此前是很难担任这样的先遣部队的领队。

不仅其很难胜任公文报告的任务,语言关也是很重要的一道关隘,军令司不太可能挑选一个不懂蒙语的军官担任领队,这会加大互相沟通的困难程度。

“呸,狗日的胡扯骚。”张献忠回想起来,高兴的想扯一把胡子,不过一扯一个空。虽然这个落空的动作叫他有些尴尬,不过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好心情。

“咱老子不懂蒙语咋的了?”张献忠继续高兴的想道:“咱老子不学蒙语,他们就不能学着说汉话?怎地,他们不还是学会了。这事儿,还是他娘的看谁强。和记和张大人刚到草原上时是咱们弱,人家强。只能是咱们屈就学人家的话,不能叫人家学咱的话。现在怎样,是咱们强,他们弱,哪有还是咱们学他们话的道理?上赶着不是买卖!这一层估计上头也想到了,就是没想到,张大人也想到了,不然不会派咱老张出来当这个差。要说起来,学什么蒙语,咱们张大人现在都是天可汗了,他娘的,这帮骚鞑子也想的起来!”

张献忠思维渐渐发散开来,不过多半都是和记的公事。

就他本人来说,现在当然也想女人,不过张献忠也是能干大事的人,知道现在还不是有家室之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