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应运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356 字 5个月前

杨义抬起头来,正视成方,目光清澈见底:“不管怎样,大明庇护百姓二百多年,官吏守土将士御外,这些年辽镇不行了,看看我们辽东百姓遭遇了什么,看看他们为什么拼死也要往东江镇跑,那种路,跑一千人能活下一百人就不错了。可百姓还是前仆后继的往外跑,图什么?不就是相信大明总兵和大明的将士能保护他们不被异族杀害?我是个普通人,相信世间还是有因果报应的,如果大明有自取灭亡之处,亡了也没有什么,自古无不亡之国。但如果是现在这样,前拒东虏,我们却在后头阴怀异志,暗中扯皮捣乱,那我们不是和书本评话上的那些奸贼小人一样了……”

成方初听之下确实大感不悦,杨义受恩深重,居然不是一门心思的跟着张大人与和记一起进退,此人确实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但听的多了,也知道杨义是出于一番挚诚之心,慢慢的听下来,居然还有了一点共鸣。

是啊,不管怎样,大明始终将自己的百姓护翼在身后,也不可能如东虏那样的政权那样血腥残暴,有法度,有官府,也有一定的公平。虽然将门欺压,官吏盘剥,乡绅恶霸横行,但不管怎样,大明始终是一个正常的国度,在这个国家始终能得到活下去的机会,努力向上也可能会有改变命运的一天。

而有了东虏这样的外敌和残暴的敌人之后,大明的不足被掩盖了不少,它的好处反而体悟出更多。

别的不说,十三山上被围十几万人时,天启皇帝为此茶饭不思,敕令辽西官吏将领们务必想办法救出十三山上的百姓,使皇帝能为之心安。

和记在援救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小的实力,令朝廷为之提防,但皇帝顾及十三山之功,始终没有痛下决心针对和记,始终还是给了和记一定的空间。

这样的胸襟和这样的朝廷,确实叫人还兴不起逆反之心。

当然在东虏出现之前辽民也是相当的困苦,守着这样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出产,结果还是有不少人吃不饱饭,层层叠叠的压迫象一座座大山盘踞在人的身上,难免会令人心生不满。但当外敌出现之后,人们发觉大明朝廷毕竟还是正常人的国度,不象所谓的后金国,纯粹是一群强盗加野兽。

“坦白说这一次我真的是来观察的。”成方看着杨义,沉声道:“而且我也不怕告诉你我的想法,新经略要么自甘平庸,萧归曹随,对孙阁部遗留的一切不作任何的变动,这样可以勉强守成,不会有大的惨败的局面。但也没有办法进取,我们十三山还会孤悬于广宁废城之外,不会得到辽西任何的帮助。要么,就是孜孜进取,想做一番展布,他要是敢这样做的话,等待他的结果就定然是辽西崩溃,局面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可能!”杨义身形一震,说道:“你这是危言耸听。”

“你看吧。”成方冷冷一笑,说道:“不和你说,说我们故意隐藏消息,和你说了,你又受不了。”

“你是说新经略一至关门就逮拿了几个佐杂官的事?”杨义疑道:“几个不入流品的小官,杀鸡骇猴罢了,不至于到你说的地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