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胜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758 字 5个月前

“荷兰人会很麻烦。”李平之道:“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从欧洲调船过来。”

“调船不太可能。”张续文摇头道:“把消息传过去再把战舰调过来,最少得大半年的时间了。有这么久的时间,和我们早就有结果了,又何必急着调舰船过来?况且我听说荷兰在欧洲也不是没有敌人,其海上势力虽强,东印度公司到底也就是一个公司,虽然和到本国的鼎力支持,到底不是政府。这一点与我们和记相差不多,只是我们在大明这边是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这个公司却是得到国家的支持,分别也就在这里了。说来说去,就是大人所说的体制问题啊。”

张续文的话,倒是引发了众人的感慨。

不管是北上草原,还是南下台湾,争夺的都不是大明的土地,所为之事,其实都有利华夏。

这也是孙敬亭等正经的读书人出身的士大夫也愿跟随张瀚的原因,有利于华夏而无损于国,朝廷的猜忌众人能理解,但身处局中,成为被猜忌的一员,再怎以理解,心中怨气还是难以消解。

和记做什么对不起大明的事了,从上到下就是一副提防的模样?

不说北上之功,就算十三山一役,对大明朝廷算是立下大功了吧?

在大明之内,畅通物流,利于工商,对大明北方的繁荣发展没有功劳?剿平土匪,沿南下线路打死了多少响马?朝廷是一种态度,底下的百姓们心口相传,对和记的看法又如何?

当今天子,其实秉性算是仁德的底子,以和记高层私底下的交流来看,若是换了一个刻薄底子的皇帝,比如当年的世宗皇帝,怕是查抄和记的命令早就下了,管你在北方是不是立下大功!

用张瀚的话说,这就是体制问题。

同样是君主制的英国,女王就能向底下的船主发私掠令,抢来的财富英国政府替他们兜着,大家一起分帐。

甚至女王也会投资注入股本给那些海盗,女王出钱造船,海盗出去抢,抢回来大家分帐。

这不是小说家言,只是发生在历史上的事实。

为了掠夺财富,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是完全不要脸皮的,和他们的那些不肖子孙完全是两回事。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当然也是这么回事,政府不方便出头的事,组建一个得到国家认可的公司,抢来的土地幅员万里,也是归公司管理,国家可不必担心什么尾大不掉自立为王,本来这个国家就是一群商人和银行家组建的,只要有利润,谁会愿出头当什么国王皇帝?

在大明这边,却是实打实的忌惮,君权至上,皇权涵盖一切,哪怕是你贵为亲藩勋贵,强势如内阁首辅,或是边远如海岛渔民,任何所有的一切,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所有的一切都归属于皇帝所有。

在这种皇权集中的体系之下,当然就会提防任何可能会威胁到皇权的东西,用张瀚的话来总结,就是体制问题。

后世这四个字可是吵架的根源,在此时此刻李平之和常威几个却是由衷赞同,都是点头表示赞许。

常威笑着点头,接话道:“烦心的事就不必多谈了,今日大胜我们不谈天佑,还是指挥得力,将士用命。俘敌四舰,击沉其旗舰,所获当真非小。我方只沉了一艘新平堡号,其余各船多伤,从战果上来说,我方获得了全胜。”

李平之接话道:“底下应该是考虑真的谈判的事了……不知道天成卫号何时能返航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