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九章 道路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472 字 5个月前

杨柳终于又盼到了一个儿子,张瀚在二十来岁年纪时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若在后世怕是要愁死人,在此时却是引发整个和记上下的欢喜狂潮,常氏也高兴的很,舅舅常进全买了一百多两银子的鞭炮,放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放完,整个青城都笼罩在一股呛鼻的硝烟硫磺味道之中。

有了这三个儿子,什么继承问题都是迎刃而解了,这一下再也没有人担心张瀚后继无人的问题,说来也真是叫张瀚哭笑不得。

等给儿子办了满月酒,张瀚决心带着大量随员出发北上,目标就是库伦。

此时草原上的天气也真正转为和暖,到处都是一片青绿,草已经长出来半掌高,到处都是赶着牧群转场的牧人们,张瀚在此时决定出行,因为从青城到安固里淖的道路在年后彻底修好贯通,然后从安固里淖穿越戈壁和草原区,直抵库伦的道路也几乎要合龙完成,夯土官道修筑起来技术难度并不大,难的就是道路实在太遥远,光是从安固里淖抵达库伦就是一千五百多里,到戈壁和草原地貌夹杂的赛音山达也是五百多里,一路上军司是采用大辆的车队携带工具和人员,还有大量的牛马充当畜力,沿途赶着北上,在每隔三十里到六十里的地方就设立补给点和兵站,沿途驻军驱赶消灭马贼和狼群,保障安全,然后是数万辎兵和民夫沿几百里的地方开始分段筑路,从去年春天开始的工程一直未停,哪怕是在与察哈尔人的战争期间,筑路修堡工程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军政与军需部门一直在通力合作,李东学和莫宗通等人一直主抓这个工程,战争和严冬都没有使工程完全中止,在最冷的大雪天,工人们除了过年期间休息外,其余时间还是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杂活,包括修筑越冬房舍,烧制窑砖,修筑军堡兵站补给点,修补损坏车辆等等。

这么浩大的跨度近两千里的工程,投入的资金超过二百万两白银,就算如此也是得益于和记逆天的运输能力,这可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工程,最少是领先了近二百年的时间。

甚至在修路之初,很多人都持悲观的态度,很多人认为要花费数百万的巨资加上十万以上的民夫和辎兵,再加上最少三四年的时间,这条通往北方的贸易道路才能畅通。

而事实却是一年时间,道路就已经修好,并且可以来回通行了。

随行人员主要是侍从和军令加军政军需等各司中层,高层人员只有孙敬亭一个跟随,有足足一个中队的塘马跟着队伍一起北上,随时可以传递军令,孙敬亭主要是协助张瀚把买卖城的规模和行军司架构固定起来,那边已经有莫宗通在主持,那是和李东学曾经是和记双壁的强悍人物,相信也不会有太多的麻烦和不足叫张瀚跑过去挑毛病。

春风和暖,太阳也并不很晒,远方的山峦已经从雪白又变回了绿色,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碧绿,天空一片纯净的蔚蓝色,几乎看不到一点云彩,一队队牧民从远方经过,骑马赶着马群或是羊群,也有少量的牛群被驱赶着往新的茂盛草场赶去,当看到张瀚和大队骑兵还有车队过来时,这些牧人也没有迅速逃走,只是骑马立在原地,取下头顶上的帽子,远远的向张瀚这边鞠躬行礼。

张瀚身后是挚着丈六高红旗的旗手,其实按张瀚现在的地位,又是天高皇帝远,完全可以用更多的旗帜和仪卫来鄣显地位,不过对下头人的提议张瀚都是拒绝了,现在的和记还很需要质朴不文,就算以后张瀚拟定礼节的时候也是以朴实无华为主,不会把那些浮华无用的东西来凸显自己的地位。

就算是这杆红旗也是最近刚加上的,面临与异族的会盟,这方面要加强一下,张瀚也是勉强同意。

身边的特勤护卫们全部是外穿着军袍,内穿锁甲,衣袍鲜明,手中兵器闪亮,骑马的动作都是整齐划一,充满着协调感,有一种威武霸气的韵律感。

然后是大量穿着官吏服饰的随员,随同北上的辎兵……千余人的队伍在草原上已经是大股的人流了,加上过百辆大型四轮马车,这支队伍想不引人注意也难。

张瀚偶尔会把目光投注在自己身边或身后。

身边是孙敬亭等高级和中层官吏,还有蒋义等中高层的将领,他们都是满脸的意气风发,脸庞上充满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