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镇海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583 字 5个月前

整个南中国海域极大,而真正控扼海疆,维持沿海地面安全的,其实就是眼前这一百多艘小船和船上的两千多水师将士,当然,还有一个大红披风凌风飘扬的俞咨皋。

副将,游击,守备,各船上均有将领,俞咨皋身边只有一个挂游击衔的中军。

海战不象陆战,将领身边家丁环绕,诸多亲将随从,事有不妥就在精锐的保护下安全撤退,除非是全军覆没的惨烈结果,比如辽东战场就死了多员总兵级别的将领,不然的话,战场上大将的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海战则完全不同,一艘船沉或不沉,有时候就是看天意,老天叫你倒霉谁也没有办法,你离的够远了,炮弹可是一打好几里远,除非将领压根不靠近海战的战场,不然的话在任何位置都会有危险。

但如果不靠近指挥,那么将领亲临战场的意义也就没有了,大明的体制就是文官运筹指挥,负责战略层面和后勤管理,而亲冒矢石,冲锋陷阵,这就是将领的责任。这个时候的大明武官们还是有一点底线的,光是辽东战场总兵都战死了五六个了,不象十年之后,官兵见虏则望风而逃,见贼也是望风而逃,逃不掉就索性投降……从彻底不要脸皮之后,大明总兵们就很少再有战死疆场的记录了……

俞咨皋虽是副总兵,此时也得站在海船上,其余的将领都分别在别的船员上指挥,算是分摊了风险,一旦中军遇险,则别的将领还能持将旗继续指挥,不至于因为某个将领意外战死之后就全面崩溃。

澎湖就在前方,镇海港就是最适合登岸的深水港,此前渔民也多是在此上岸补给,澎湖原本有几千人的固定或半固定的居民,除去被掠到台湾替荷兰人修城堡的百姓之外,剩下的人手又是替荷兰人在镇海港和岛上修筑了多处城堡,按当时的记录来看荷人修筑的都是石头城堡,只是因为时间紧迫,没有修成大规模的棱堡,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俞咨皋和普通明军的眼中镇海港的要害地方就是有一座极小的堡城,大约只可容纳不到百人于其中驻守,有几艘荷兰战舰已经解缆扬帆,在明军水师主力赶至之前离开了港口,提前抢到上风,远远的在海面上观察着这边的情形。

“这是往凤尾柜屿那边的白沙湾去了,那边红毛夷建了炮台。”

一个小军官听了俞咨皋的话,又指着退走的荷兰战船,说道:“那边地势险峻,夷船退守的话就很麻烦。”

“这且不管。”俞咨皋哼了一声,说道:“且破眼前之敌再说。”

俞咨皋扭头看了一眼身边的一个穿白衣长衫的秀才模样的青年,心中倒也隐隐感觉有些敬意,这个青年秀才听说也是学校里出来的,肚子里颇有一些墨水,俞咨皋虽然是虎父,自己却是犬子,他爹的那些学问才情没有一点落在他头上,但家学渊源,俞老将军对读书人还是有几分敬意的,眼前这个青年,斯斯文文的样子,却也是个角色,北方人跟着战船出海,风浪颠簸,还将面临血战厮杀,这个叫李平之的北方青年都是安之若素,神色如常。

“杀上去,不计死伤!”

距离很近,又是顺风,俞咨皋发布命令后,中军大船上旗号展动,各船都是争先向前,有一些四浆和八浆的小船更是如离弦之箭,飞速向前。

这时响起了炮声,荷兰人筑的小型城堡中有五六门火炮,都是些小型铜炮,在进入五百步之内的有效射程之后,这些火炮就打响了。

不过效果极差,明军正经的战船也有四十艘,那些随大船而来的小船加起来过百艘,人员有两千人,荷兰的守港和驻守城堡的士兵只有一百多人,火炮轰鸣声中明军的战船仍然持续向前,大小船只或是扬帆而进,或是划浆如飞,海水被船只如剪刀般的剪开,湛蓝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条条白色的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