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737 字 5个月前

“副标题:锌是一种新的金属,以锌与铜合而熔铸,可得黄铜。”

三个委员抬起了头,小学生一样的看着宋应升。

“宋兄的意思……”最年轻的委员一脸激动的道:“就是说可以弃用炉甘石,直接以这种叫锌的金属与铜熔炼,就可以得到黄铜了?”

“完全正确。”宋应升还是不打算把这个功劳算在自己头上,他微笑道:“这个发现其实是舍弟的功劳,我只不过帮着做了些资料的整理。”

“令弟真是天才。”青年委员夸了一句,接着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宋兄也是大才,实在令人佩服!”

“哈哈。”宋应升笑的合不拢嘴,他道:“如果诸位感觉报告没有太大问题,我想提请研究所尽快进行实际的试验。”

“当然。”几个委员一起答道:“我们一定会抓紧时间的,这份报告可以为军司带来巨大的利润,怎敢耽搁。”

“也是。”宋应升慨然道:“听说军司明年的预算紧张,我等岂能不出一份心力。”

财务局那边的预算案肯定不会透露详细的数字,但也是会放一些风声出来,毕竟各部门都会争预算,预算紧张是年年都会透露出去,免得各部门做预算时会狮子大开口,争个没完。但很多人不知道,明年的预算紧张不是狼来了的无聊游戏,而是实打实的现实,军司高层为此十分紧张,中层也隐隐知道一些,虽不详细,但用来表表忠心还是足够了。

至于宋应升报告的价格,肯定不止象当年王德榜等人一赏千两那么少了。

以白银的购买力来说,千两肯定是重赏,但现在大家已经明白张瀚在技术层面上的重视,也知道了各种技术专利就等于利润,甚至有一些专利,比如在算学等纯粹的学科上的研究,只要能自圆其说,提交论文,军司也是不吝惜物质上的奖励。

张瀚的想法很简单,八股文章之所以令中国人中的最聪明的一群人孜孜不倦,并不是其微言大义真的吸引人到如此地步,应该说相当多的读书人研习八股,揣摩时文只是为了利益,什么读圣贤书,行圣贤事,可能有少数人是真的这么想的,多数人只是拿出来当富贵的敲门砖而已。

如果张瀚能给相当多的读书人另一条道路,也一样能得到富贵,并且不需要掉在时文里出不来,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杂学来研究,恐怕假以时日,可能是几十年后,中国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重地,也就是这个时代在西方已经广泛拥有的大学。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欧洲已经有相当多的高等学府,在后世,一个知名的欧洲大学动辄就是千年和几百年的历史,在大学中培养了相当多的人才,这个时代,也是欧洲科技开始井喷的时代,神学的禁锢被打破,大航海带来的财富使社会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支持很多学者的学术研究,甚至是看起来毫无用处的哲学和数学研究,而恰恰是这两门学科奠定了西方以后几百年的发达。

哲学是文明的内核,数学则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可以说,张瀚为了改造华夏的文明内核,在这方面是丝毫不吝惜钱财的。

如果用少量的白银营造出中国第一座多学科的大学,而不是白鹿书院那种纯粹的儒学学派,张瀚感觉就算自己最终不能成就霸业,这一生也是值得了。

“我记得最高等级的卓越级学术专利报告,奖金可是以万两计的。”等宋应物走出去之后,青年委员用十分羡慕的语气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