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周期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456 字 5个月前

猎骑兵们终于出发了。

第一队骑兵牵走自己的战马,在宽阔的汗王宫前的广场前上马,然后一个中队成一个小型纵队,接着连队纵队,然后是全营骑兵全部上马,军装如火一般燃烧着,一路向北方的城门方向烧过去。

……

前方半里处的骑士竖起了手掌。

“好了,全队停步,下来休息。”

哥萨克大尉葛利高里传下命令,所有人都带住了马匹。

这是一片森林和草原地貌交杂的地方,北方就是瀚海区域,骑队就是从瀚海过来,他们从托木斯克出发,翻越萨彦岭,然后顺着叶塞尼河一路抵达下游,然后抵达俄罗斯人的新定居点,也就是后来的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的明珠,几百年后中国人去俄罗斯短程旅行的必去之地,在那里可以领略俄罗斯人的工业成就,当然对中国人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看看瀚海,也就是贝加尔湖,曾经苏武牧羊的地方。

在抵达伊尔库茨克之后,骑队继续南下,开始不停的有蒙古人骚扰,每天都有可能与敌手交战,好在骑队不停的穿插闪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大队的北虏合围过。

也有可能北虏投鼠忌器,蒙古人和俄罗斯的关系远比对大明要密切的多,特别是俄罗斯人和卫拉特蒙古人已经交往了几十年,在兼并了西伯利亚汗国之后,俄罗斯人与蒙古人的关系更密切了。

其实双方的文化里有着共同的基因,俄罗斯人已经被正经的欧洲人称为是欧洲的鞑靼人,其实也没冤枉他们。

骑队有三百多人,其中和裕升方面百余人,俄罗斯人二百余人,其中有一百多担任护卫的哥萨克人。

除了护卫的哥萨克外,佩特林不辞劳苦的第三次出使,将再次与张瀚会面。

当然这一次就是谈具体的合作事由了,佩特林穿针引线,多次辛苦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奔走在中俄之间,无非就是想把俄罗斯与大明这边的贸易做起来,双方的贸易公平来说还是很互补的,哪怕几百年后,俄罗斯人的毛皮等特产在当时的清朝和民国时期仍然是价比黄金的硬通货,广袤的西伯利亚有充足的各种各样的原生特产,很多货物在大明那边肯定会大受欢迎。

而中国这边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三样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响当当的硬通货,佩特林对和裕升的铁器,各种杂货,罐头食品,还有大量的军工产品都很有兴趣。

说来有趣,几十年后俄罗斯人与清朝大打出手,扶持卫拉特人时给蒙古人提供了大量的火器,那些火枪和大炮成为卫拉特人挑战女真人的底气,结果俄罗斯人现在却是发觉自己的火器不仅比不上西欧的那些强国,连远东的明国人也是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