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我本凡人

步步生莲 月关 1729 字 2022-09-20

“去做几道可口的小菜,若是满足了你家官人的口腹之欲,今夜便放过了你”。

待吴娃儿花枝摇曳、风情万种地裹着一缕香风出去,杨洁长长地出了口气,喃喃自语道:”师父,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能掐会算的活神仙,我猜你现在一定在自鸣的意。只是不知徒儿这么念叼,你会不会打一个大喷嚏?”

次日早朝,金殿面君。

杨浩是被赵光义带进大厅的。却未上金鉴殿见驾,而是被引到了文德殿候着。这件事,在官家和一众心腹大臣们眼中可是万万张扬不得的大事。

赵匡胤心中牵挂着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朝会一罢,也没循旧例先回宫中用过点心茶水,直接率领赵普,赵光义、楚昭辅等一众知道内情的心腹大臣直奔文德殿。

杨浩已将条陈一条条理顺、背熟,向官家和众位大臣阐述自己观点时,说得条理分明。一些观点,他是借用诸位朝臣们商议的法子。其余就是自己补充的一些奇思妙想,诸如建堰坝水闸,自北地走私牛羊,主动公开消息从而提高粮价、引诱粮商主动向开封运粮等等。

这些补充再加上正规渠道流入的粮食数目,按他的估计。应可保障开封平稳渡过断粮期。

杨浩这套计划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像朝臣们计议时各自陈述可能的风险和困难,而是按照购粮、运粮的整个步骤,经过的环节,涉及的官员、百姓,逐个列出可以挖掘潜力,提高购粮效率、运输度的方法,再提出这些方法需要谁去执行,如何进行保障,甚至就连这样做可以增加的运输数目和度也明确地预估出来。

这种包含了统计学和数学模式的陈述,清晰明了,听来一目了然,远比那些做惯了经史文章的官吏所做的宏篇大论更容易抓住重点,听得众人频频点头。杨浩罗列的十分清楚,对每一项措施的针对、产生的效果、可增的数量,都有明确说明,如果真能执行下去,可以预见,的确可以让大宋都城安然渡过这个,难关,其可行性较之楚昭辅的分兵屯田和赵普的提高动力、疏散百姓计划要强的多。

杨浩陈述已毕,便退到了一旁。楚昭辅是个大老粗,只觉杨浩这个计划天衣无缝,一时喜得心花怒放,就差抓耳挠腮了,他眼巴巴地看着官家,只盼官家吐出一个“准。字来,自己就可以得脱大难了。回头官家再治他的罪,大不了换个官儿做,离了罗公明,这个三司使他还真不敢继续做下去了。

其余众官却听的十分用心,赵匡胤也没有急于表态,赵普、赵光义等人轮番提出自己的疑虑。杨浩只好又走到殿中一一作答,最后他向官家禀道:“官家,此番解决运粮大计,犹如一场艰苦万分的硬仗。微臣这番计划,需要宰执大人、枢密院、三司使、开封府,乃至工、刑、兵、户各部,以及地方官府、运司,转运司、桑便司等通力合作,御使台、各路各道的观察、监察全力督促,方有希望得以贯彻执行。官家坐镇京师,宰执大人掌控全局,南衙承担承启,为求万无一失,还需官家派遣一得力之人执王命节钱亲赴江淮,手操刑杀大权,如帝亲临般就近指挥,方保切实执行。无虞失控。”

杨浩上朝前,赵光义只匆匆看过他的条陈,却不知道他还有这个说法,脸色顿时微微一变。大宋从来没有放权如此之重,其余诸官也是尽耸色变,纷纷尊向官家,赵普心中电光火石般一转念,却突地从班中走了出来,长揖说道:“臣,附议。臣,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