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大鹏敛翼候风云

大争之世 月关 3685 字 2022-09-20

酒色财气四堵墙,多少贤人在中央……,晏婴,又何能例外?

庆忌叩着桌案,仔细沉思良久,抬头一看,见蔡义还拱手立在面前。便笑着摆手道:“你去吧。对齐国使节就说寡人正忙于国事,明日再择时见他。嗯……。你亲自送他去馆驿,隆重款待。不得失礼。”

蔡义会意,立即应声退下。

庆忌把刚刚写好的几封诏令和情报一一卷起,对站在壁角的两个贴身小寺人道:“把这些亲给内史书记,登记在案,所有诏令立即发出!”

“是,大王!”舒克和申生两个小太监慌忙跑上来,一个张开双臂,另一个捡起一卷卷竹简放到他怀里。

庆忌用手指把玩着毛笔,又道:“还有,马上召相国、大司徒、大司空……唔,召集现在姑苏地所有上卿,入宫议事。”

“是!”舒克屁股一撅,深施一礼,撇下怀里抱满奏章的申生一溜烟跑了。

庆忌看看正从奏章缝隙里瞄着他,一脸难色的舒克,不禁笑骂道:“浑小子,一次运不了,不会分两批来么?这样出去,小心跌一个大大的跟头!”

黄池是宋国领土,接近卫国。\\\据说周穆王曾乘九骏,游于此处,歌曰:黄之池,其马喷沙,黄之泽,其马喷玉。是以此处从此便叫黄池。庆忌曾在卫国住了一年有余,两次南下讨伐阖闾,都曾经过黄池附近,对那里的地理很清楚。

此前的几次天下诸侯会盟争霸,地点也都在宋国。选择宋国做为议盟地点,一方面是因为宋国在春秋诸国中少有野心,除了常与唇齿相依的卫国共同出兵抗拒晋国。对他国很少有什么战争。

另外,有资格争霸的一直只有楚、晋、齐三国。宋国和以上三国能够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还要隔着一些国家,这样一来,三国诸侯带领大军到宋国会盟,长途跋涉,深入他国纵深,军队供给绝对不能支撑连番作战,因此这里便成了各方公认的势力均衡处,对各方诸侯来说最是安全。此番选择黄池,主要原因也是为此。

诸侯会盟,是各国君主展示自己地国力和国家形象地一件大事,即便志不在霸主之位,也都希望自己能够令诸国刮目相看,予以重视。因此诸侯会盟时,出动倾国兵力作为仪仗那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战车、战车、士卒、兵甲,都要选择最好地,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呈现出来。

吴王庆忌欣然接受齐国国君之邀,决定出度黄池之会地消息传开后,国内一片忙碌,人人都以为大王要尽快结束周边战事,率领吴国精兵赶赴黄池了。如今积聚到吴国的越来越多的各国商人们更是先行一步,开始织染大量衣料,制作了大批美观的皮甲。从北方运来高大结实地战车和雄健的骏马,等着吴国重金采购装扮大军,以便大大地赚上一笔。

孰料,这个吴王最近虽声誉鹊起,名震诸侯。但是直到寒风吹起启行在即,吴国还没有采购的动静,那些商人们挖门盗洞的一通打听,才听说吴国连年征战,国库太寒酸了,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派遣大量军队、采购全新地装备,此次黄池之行,吴王只带一万五千人。而且就穿平时军中所用的服装。

这一下商人们傻了眼,再将他们采购来的东西运往别处的话加上运费价钱提高了不止一筹,而且还错过了最佳的兜售时机,他们只得悻悻地搞了场吐血大甩买。就地便宜处理了,然后采购了大批吴国土特产,咬牙切齿的准备运往他国把损失再赚回来。

吴国国力疲弱。连出席诸侯会盟都没钱购买大批装备、无力派出大量军队的消息通过这些行商们传开了,因为吴国近来一连串气势汹汹的军事扩张行动而对吴国有所警惕地中原诸国立生轻蔑之心。\\\\

虽然吴国也是姬姓诸侯,与中原诸侯同气连枝,算是宗周嫡系,不过吴国偏居东南,几百年来与中原诸侯没什么往来,风俗习惯都已被当地人同化了,再加上前些年吴国国力一直不上台面,因此在中原诸侯眼中,吴国一直是落后野蛮的地方。

试想在后世声讯如此发达的年代。还有大部分民众对别的国家一知半解。何况是那个时代呢,庆忌这番造势。成功地隐藏了自己地实力,把借着晋国内乱吸引了中原诸侯的注意。从而迅速在东南展开扩张行动的锋芒隐藏了起来。

在当时地年代,成为天下霸主便是诸侯们最大的理想。不能成为天下霸主,也要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不必向霸主朝贡、或者受到霸主礼遇和敬重的强大诸侯,这便是各国君主们的念头。因此,没有人怀疑庆忌的用心,庆忌的举动反而惹来了两个人的愤愤不平。

一个是东夷女王嬴蝉儿,昔日的成碧夫人;另一个则是卫国君夫人南子。不希望自己的男人光采夺目,成为诸侯中最耀眼地一颗政治明星。可是庆忌……

不知就里地南子私下派人给他送来一封密信,信中还生怕伤了他的自尊似地,很是委婉地绕了一大圈儿,最后才提出卫国可以帮助他解决一部分路费、车马费、服装费……,希望庆忌能带领一支看起来光鲜强大的军队赴黄池之会,成就他中兴吴国之愿。

庆忌看罢南子字迹娟秀地密信,笑吟吟地提起笔来,在一张素绢上只写了八个大字:“但得一人,余愿足矣”。

只这八个字,不知把那爱情路上饱受坎坷的中原第一美人儿南子哄得有多开心,只是八个字,她欢喜的看了半宿,然后亲手把那密信蜡封了,藏在一支空心玉簪里,整日戴在青丝秀发之间,再也不舍得丢开半步。

成碧同样不知道庆忌的真正目的所在,她还以为庆忌自知目前仍不具备称霸的条件,所以不想把钱花在这些无谓的方面。在她看来,展示强大的国力,绝不是无谓之举,它可以在这次会盟之后,迅速扩大庆忌在诸侯间的影响,所以便慷慨地提出由东夷国向宗主国朝贡的方式,由她来提供这笔费用。

成碧当初在鲁国时铺设的商圈,在弟弟成了吴国大夫后进一步扩张开来,而且在诸侯之战中大发战争财,财力较之当初还要雄厚一倍,要拿出这些钱来自然不难。\\\

成碧与南子不同,南子对他的情感庆忌绝不怀疑,但是如果她知道庆忌怀有吞并天下诸国,建立一统天下的志向,尽管庆忌的布局设计,其结果已在几代以后,出于对宋卫的感情,她的心中难免还是有些芥蒂。而成碧则不然,是以庆忌给她回复的书信便要坦诚的多,庆忌给她的回信比南子多了一字,只有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

高筑墙、广积粮好理解,吴国向南已经吞掉了越国,向北势力遍及东夷,向西北吞掉了陈国,向西兼并了潜山以东的所有土地。这样一来,后方已无腹心之患,淮泗江汉尽皆纳入吴国版图。进可窥视中原,经营天下;退可闭关锁钥,称霸东南。地理条件已经打好。但是一口气吞下这么大地疆域,要彻底消化吸收,同化居民、稳固统治,绝不是短时间便能办到的事。这件事不解决,便像是踩着一块舢板过江,看起来轻快,用不了多大风浪就能把他倾覆。

何况吴国内政虽有一班贤臣精心打理,变法改革。但是要见成效,也非一年两年之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储备;吴国的仗打的太频繁了,扩张地领土尚未见利益,原来的积蓄已消耗将尽。此时应该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但是缓称霸则大可玩味,吴国现在还没有称霸诸侯的实力,庆忌不说成碧也明白。因此他这个缓称霸绝不是指这一次的诸侯会盟,那么他是指什么时候?如果有朝一日吴国有能力称霸了,庆忌却仍不想做这个天下霸主,那么他想要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