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吴越合一

大争之世 月关 2169 字 2022-09-20

范蠡先点明了越国立国的原因:是当初夏帝少康为了祭祀禹王,派庶子无余赶到越地,天长日久,聚民成邑,继而建国,这就是越国立国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历夏商周三代,迄今一千六百多年仍能存世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祭祀大禹的使命仍在,那么越国存不存在并不重要,你们的祖宗交给你们的唯一使命还在进行。

然后又讲无余传了十几代后,穷弱的越国已经灭亡,无余后代子孙已被当时的商朝帝王贬为编户平民,禹王之祀,包括越国宗室在那时便已断绝了。又过了十余代,几百年之后,趁着天下大乱,无人顾及贫瘠地原越国领地,这时突然有个自称叫无壬地人跳出来说他是无余地后代子孙,要重修禹王之墓,延续无余香火,于是越国的百姓因为对大禹地戴,便拥戴他为王,重新建立了越国。

由于他建国之后安份守己,老老实实地祭祀大禹,从来没有什么野心妄想,这才一直传到了你们现在。言外之意,越国早就亡国,再亡一次也没甚么了不起。你们自称是大禹王的后代,藉禹王之名重建了越国,可那已是在真正地越国亡国几百年之后的事了,你们是真地禹王后裔,还是假托其名。那就只有天才知道了。

要是你们给脸不要脸,那么这件事便可拿来做做文章了。只要证明当初那个自称无壬地人根本不是无余的后人。你们也就没资格奉祀禹王了。到那时把你们搓扁了揉圆了,就全看我们地心情了。原来要是指摘你们不是无余的后人倒不容易,可如今越国的府库都落入我们手中了,越国古往今来所有的典藉册尽在我手,要造点证据出来还不易如反掌?

这老头儿虽然缺乏胆魄勇气。不过心思却够狡诈,已将事情想的透澈。漫说范蠡语带威胁,便是没有这些威胁,为求活命他也会答应地。他从生下来就没接触过越国王室的权力,挂着宗室的身份,也不过是靠封邑的收入苦心经营自己的家族而已,现在凭什么要他为了吴国王室,把儿孙全家都葬送进去?

范蠡见他如此上道,心中也有些欣喜。他立即便命人把这些宗室子弟带出牢房。在吴王宫中拣选一座宫殿让他们暂且住下。这些越国宗室子。自出生直到此刻。才在敌国将领的带领下,见识了自己国家的王宫到底是何模样。

范蠡做为少宰。相国的介卿,此番来到越国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软硬兼施。逼几个越国宗室子弟摇旗呐喊,为不满三岁的姒与受封会稽造势。有他们出面响应赞同固然是好,如果他们不肯出头,姒与这个小娃娃还是要坐上会稽地位子地。

范蠡此来还有更重要地任务,那就是消灭了越国政治后,如何快速、稳定地把越国接管过来,迅速纳入吴国有效的统治,让它成为吴国地大后方,而不是牵扯吴国太多的精力和花销。

范蠡回到前厅,听荆林仔细汇报了越国如今地情形,点头道:“越国的军队虽然我们可以一战而下,但是要收服越国却并非易事。潜在地反对势力不像军队的明刀明枪,真要应付起来,要比打仗还要困难的多。我们刚刚接管越国领地,百姓们很容易把我们的政策和越国进行比较,如果在各项措施上有什么不妥当的处置,再让有心人一煽动,那么已经臣服的人就有可能掀起骚乱。”

“是的,这些事,出兵之事,大王和相国大人都嘱咐过”,荆林颔道:“是以本将军破城之即便严命士卒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滥杀无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过,我们只是负责行军打仗,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了。如何安抚民众、如何招揽民心,这些事还要少宰大人多多操

范蠡呵呵一笑,说道:“将军过谦了,此番开疆拓土,功名赫赫,凌烟阁上,少不得将军一个席位了。范蠡这厢先行恭贺。”

天下还少有不好名的人,荆林喜孜孜地还了一礼,范蠡又道:“天色已晚了,赶了一路的车,身子真的乏了,范蠡与将军告辞,暂且回房歇息。明日一早,还要劳烦将军把三夷部族的领请到宫中来,要把越国故地牢牢掌握在我吴国手中,减少姒氏旧族和仍心向姒氏的麻烦,这支最大的本地氏族,一定要善加安抚,好生利用。”

荆林站起身来笑道:“本将军省得,少宰大人请回房歇息吧,这些事已经着人去安排了。”

三日之期到了。

越王勾践披持剑站在山巅之上,就像一个正与鬼神沟通着的术士。

吴王真是好慷慨、好大方、好讲仁义啊。

给了他足够三日吃用的米粮,给了他足足三天的时间休养士气体力,天下哪里还有这样的王道之师?天下哪里还有这样的仁义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