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他信了自己是沐英

朱文正不仅被按住,还被揍了。

燕乾作为下属,不好意思揍朱文正,就抱着陈标在一旁围观李文忠和陈英联手暴揍朱文正。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文忠和陈英的武力值比起朱文正还略有不如,必须二对一才能把朱文正按在地上拳脚相加。

陈标攥紧了小拳头,若不是燕乾抱着他,他已经扑到地上,跟着踹朱文正两脚了。

即便被燕乾抱住,他也嗷嗷直叫,给表兄义兄鼓劲。

朱文正可不是乖乖被揍的人。就算被二对一,他也奋起反抗,他被揍成了猪头,李文忠的嘴角和陈英的眼角也乌青一片。

这年头男人养得糟,武将们更是经常拳脚切磋。大家都对此都很淡定。

当朱文正终于告饶之后,船上的大夫立刻提着医药箱子走出来,给三人脸上身上贴满膏药。三人勾肩搭背,原地和好。

周围将士漠然旁观三位年轻将领当众打架斗殴,那表情,就差一把五香西瓜子。

燕乾眼皮子跳了跳,垂下视线看陈标洗眼睛。

陈标满意地看着朱文正满脸的膏药,终于消气。在朱文正再次向他伸出手的时候,他乖乖回到朱文正怀里,让朱文正把他顶在了脖子上。

“走!你嫂子给你做了一大桌好吃的,我教你怎么玩侄子!”朱文正疼得龇牙咧嘴,心情却很好,“我儿子可好玩了!”

陈标抱着朱文正的脑袋,轻轻敲了一下朱文正的后脑勺:“你别学我爹的臭毛病啊,儿子是给你拿来玩的吗?”

朱文正笑道:“他现在连话都不会说,不用来玩还能干嘛?”

陈标又敲了敲朱文正的后脑勺:“都让你别学我爹的臭毛病!”

朱文正和陈标笑闹了一番,就这么保持着让陈标坐在他脖子上的姿势,骑马回程。

李文忠和陈英一左一右护卫,眼角余光死死盯着抱着朱文正脑袋的陈标,生怕陈标掉下来。

燕乾跟在后面,满脸无语。

朱小将军,你骑马的时候好好把你弟弟抱在身前行不行?你把标儿顶在脖子上骑马,你们兄弟俩是在玩什么杂耍吗?

偏偏陈标一路上除了讨要手稿的时候都很早熟,此刻却和朱文正一样幼稚。

于是朱文正骑着马,陈标骑着朱文正的脖子,一路上如此招摇过市,顶着城中百姓们震惊的视线,回到洪都将军府。

一身布裙荆钗的宋氏已经站在将军府门口等着,见朱文正和陈标那奇葩的姿势,忍不住捂嘴笑出声。

她就喜欢朱文正和标儿在一起的时候,每天都有好心情。

朱文正抓着陈标垂在他胸口的两条小短腿,从马背上翻身跳下,笑道:“夫人,我把标儿接回来了。”

陈标骑在朱文正脖子上笑眯眯作揖:“嫂子好!这段时间打扰了。我还带来了宋先生的家书!”

宋氏立刻回礼,然后招呼陈标和李文忠进府。

陈英还未婚娶,与朱文正一起住在将军府中。

将军府中很大,朱文正和陈英身边伺候的人都很少,现在还空着许多屋子。

陈标可不客气。立刻把将军府的空屋子占得满满当当,还把朱文正在洪都府被朱元璋赏赐的庄子上的观赏花全拔了,整地后做成工坊。

朱文正带着自己的兵来帮忙,陈标一边指手画脚还一边嫌弃。

朱文正立刻从地上团起一捧土,砸陈标头上。

陈标撸起袖子,就和朱文正对砸起来。

到陈英跑出来阻止的时候,两人已经变成了灰土人。

陈英忍不住吼李文忠:“你都不知道阻止吗!泥土多脏啊!标儿生病了怎么办!”

在一旁看热闹的李文忠装傻。

洪都自从经历了一场叛乱后,街上巡逻的朱家军士兵很多,百姓们之间的气氛有些压抑。

陈标一来,朱文正带着陈标四处招摇,炫耀自己把洪都重建得多好,但三句话没说完,两人就会当街闹起来,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这不是朱将军吗?那个孩子是谁?”

“听说是朱将军的弟弟,很有名的应天神童陈标。”

“陈标?朱将军的弟弟不是应该叫朱标吗?”

“啊,我记得是叫陈标啊,我记错了?”

就算是在乱世,百姓们也忍不住那颗喜欢看热闹的心。

朱文正和陈标一同出门的时候,总能搞出些事来,然后李文忠负责吃瓜叫好,陈英负责收拾烂摊子,十分热闹。

百姓们看了几次热闹之后,心中对一来洪都就几度大开杀戒的朱文正的恐惧少了不少。

当朱文正和陈标胡闹时,他们脸上甚至忍不住浮现出慈祥的笑容。

朱将军也是个年轻人啊。

陈标让朱文正带他出门,可不是为了玩乐。

陈标性格过分谨慎,即使他爹对他拍胸脯,说洪都十分安全,他也会做好最坏的打算。

何况,他本来就是来洪都试验新东西。

洪都是朱文正和陈英的一言堂,现在李文忠来了,连辅佐朱文正的将军邓愈都乖乖闭嘴,任由“陈家”这几人胡来。

但陈标可不会轻易放过邓愈。他试图把邓愈也当成苦力。

如果邓愈是个严肃的老将,陈标就只会绕道走。但邓愈虽是最先跟从朱元璋的“老将”,人却不老,比朱文正还小一岁。

邓愈原名邓友德,家里原本也只是普通农民,只是他爹生来勇武,被乡人推举为团练,即民兵队长,勉强算得上“乡贤”。

后邓友德的父亲率领乡人起义,在与元军作战时中箭身亡。他的兄长接过其父旗帜后,不久便病逝。邓友德只能接过父兄的旗帜,继掌兵权。

那一年是至正十三年(1353年),邓友德才十六岁。

邓友德勇猛过人,治军严格,当时百姓纷纷寻求庇佑,他麾下部众很快扩充至万人。

至正十五年(1355年),邓友德率领万余人的部众前往滁州投靠朱元璋。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遇到有人率部来投,人数还这么多,都快比得上他当时的嫡系部队了。

朱元璋当即笑得见牙不见眼,为邓友德赐名为邓愈,封为管军总管。

之后邓愈屡立战功不说,但他作为第一个带着如此多的部众投奔朱元璋的人,在朱元璋心里地位很特殊。所以邓愈虽然年轻,在朱元璋麾下地位和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一样,比常遇春还稍高一些。

不过邓愈并不知道陈标的身份。一是因为他太年轻,朱元璋担心他管不住嘴;二是邓愈并非朱元璋那帮穷兄弟,所以朱元璋发现儿子过分聪明后没天天写信给兄弟们写信炫耀,等邓愈打完仗回应天后,朱标已经变成陈标了,错过了知道陈标身份的好时机。

不过朱元璋让邓愈辅佐朱文正和陈英,又让陈标来洪都暂住,已经授意李文忠等人,必要时刻可以将陈标的真实身份告知邓愈。

所以朱文正等人已经把邓愈视作知情人,纵容陈标的时候并不避开邓愈,还让陈标和邓愈好好相处。

陈标知道邓愈这个人很厉害,在朱大帅心中地位不一般。

他爹和他多次提起过邓愈的名字,夸邓愈有眼光,慧眼识明主,朱大帅绝对会承邓愈的情。

“以后他少说追封个王吧!他要有女儿,说不定还能成为大帅的儿女亲家呢!”

陈标当即十分可怜邓愈。

大帅的儿女亲家?那岂不是很危险?

他好奇地询问了陈英,邓愈现在的家庭构成。

这个可能成为大帅儿女亲家的倒霉蛋,今年刚生了一个女儿。

不过陈英听到大帅说可能要和邓愈成为儿女亲家的时候,却非常不高兴。

陈标疑惑:“他人不好吗?”

陈英摇头:“邓将军人不错,治军严明,对老百姓也好。但他那个妻子曹氏,实在是令人不喜。”

陈英本不应该在背后说人家眷坏话,但他不会瞒着陈标。何况既然自家义父说了可能与邓愈结成儿女亲家,邓愈后院的事就和标儿有关系。

不过陈英对邓愈后院情况了解不多,只说曹氏每次见到他和朱文正,都颇有些傲气凌人之感,令他颇为不喜。

陈英认为,朱文正虽没有在外表露自己是义父亲侄子的真实身份,但无论是他与朱文正身为主公义子的身份,还是邓愈和自己同为朱文正副将,曹氏对他和朱文正如此态度,都不是明智之举。

陈英心眼不小,本不会和后院妇人计较,所以他与邓愈关系仍旧不错。

但这后院妇人所生的女儿可能成为标儿的弟媳,给标儿增添麻烦,陈英就不能不把曹氏的愚蠢当做没看见了。

陈英并不知道多少邓愈后院消息。这八卦起了个头就没了,让陈标心痒痒。

于是他仗着自己年纪小,去问堂嫂知不知道邓愈后院之事。

陈标拜访邓愈的时候,和曹氏有个一面之缘。

不过曹氏只是淡淡地说了几句话就回去,没和陈标多接触。

陈标装模作样道:“我见曹婶婶好似并不喜欢我,是不是正哥和英哥在哪里得罪过她?若是正哥和英哥的错,我年纪小,可以替他们周旋一下。”

宋氏点了点陈标的额头:“若是文正得罪了他,我自会替文正周旋,哪还需要你这个小孩替文正操心?”

陈标捂着额头,笑道:“一时习惯了。有了嫂子真好,我可以把正哥丢一边了。”

宋氏笑得花枝乱颤。

半晌,她笑够才收敛起笑容,道:“曹娘子的性格有些过分自傲,她给你冷脸,不是咱们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