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108 夫妻赶集

? 夕阳拉长了二人的身形, 火红的光照着牛车的上的二人渐行渐远,约莫是闲聊分散了注意, 周士仁赶牛没有出岔子,待牛车进村, 田野里干活的人回来, 纷纷围上前, 打听牛车哪儿来的, 周士武嘴角抑制不住的笑,周士仁更是脸红的挠着后脑勺, 见状,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周家买牛了, 年前买了地,今个儿又买了头牛,手里得有多少钱哪。

于是, 有好事者问他们兄弟两打听挣了多少。

谈及钱财,周士武嘴角的笑敛了些,面色略有沉重,字正腔圆道,“挣的钱都买地了,买牛是我大哥问朋友借的银钱,光靠我们自己哪儿买得起”

这话有些人不信,谁家愿意借这么多钱给他们哪,否则周家早就发达了, 还用等到现在?

只是周士武既然给了说辞,大家不好缠着不放,一时间回家的心思也没了,有些人直接爬上牛车,过过瘾,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坐过牛车呢,热闹一路回到周家,栓子和桃花他们跑出来,欢呼不已,争先恐后的爬到牛板车上,这边摸摸那边蹭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周士武让他们下来,“牛累了一天还没吃草呢,桃花下来,牵牛去后院喂草。”

黄菁菁养猪的猪圈没拆,把门打开,牛就养在猪圈里,刘氏知晓今日要买牛,把青草割回来了,门口人多,她没凑上前,和黄菁菁在灶房忙活,米久依偎在老花怀里,昏昏欲睡,黄菁菁探出窗外,见门口站了不少人,多是讨论他们家买牛的事儿,黄菁菁没开口,缩回身子和刘氏道,“还以为老二老三在镇上遇着麻烦了,真是我想多了。”

两人兜着那么多钱去镇上,一不留神遇着小偷啥的,一家人的心血都没了,她担忧了一下午,忍不住想让老花去镇上问问,又怕他们被买牛的事儿耽误了,老花巴巴找上去没啥用,故而等到现在。

“二哥在,不会出事的,娘,饭好了,等二哥和栓子爹忙完就开饭了。”刘氏把锅里的回锅肉铲起来,擦擦手,要抱米久,谁知米久打了个激灵,头一扭,埋到老花怀里去了,老花顺顺他的后背,解释道,“打瞌睡的时候认人,你忙了一天,歇歇吧。”

刘氏只得歇了心思,和黄菁菁说起按捏的事儿来,镇上的老太太对他们家是熟门熟路了,离得远的亲戚也想按捏,只是上了年纪,受不了颠簸,问她能不能上门,多花些钱没问题,有效果就成,黄菁菁一开始定了规矩,她不好应下,只是如今,家里买了牛,手头紧了很多,她就想着趁着这些天多挣些钱。

黄菁菁细心听着,拍了拍身上的柴屑,“不成,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规矩就是规矩,有钱人家家里的情况如何你不知,进去容易,遇着点事,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犯不着冒这个险。”若刘氏是个男的,黄菁菁不会有此顾虑,但刘氏不是。

按捏有用,终究比不过药物,镇上的老太太们年纪大了,万一有点什么推到刘氏身上就是人命官司的事儿。

刘氏转而一想还真是这样,悻悻道,“是我想得简单了。”

“你想多挣些钱是好的,但要懂得衡量风险,方大夫几个儿子都会了,他不也没让方端平上门给人按捏?”方大夫多聪明的人都懂得衡量利弊,她们更要谨慎些,说着话,她走了出去,门口的人看牛稀罕,摸摸头,顺顺尾巴,喜欢得不得了。

周士武把桃花栓子抱下来,依着全毅教的法子把板车拆下来放边上,叫栓子牵着牛绳去后院喂草,刘氏忙上前两步,紧张不已道,“青草割猪圈外边,栓子,你小心点啊,别冒冒失失的。”

“娘,我看着呢,不会出事的。”栓子挺直腰杆,脸上尽是兴奋,桃花和梨花跟在他身后,手也搭在绳子上,刘氏忧心道,“你们别太用力,勒着它,它会踢人的。”

黄菁菁听得好笑,不过一头牛,大家都紧张得跟什么似的,她提醒刘氏道,“不碍事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力气,栓子,往后下学堂写完字就赶牛出去吃草啊。”

栓子听得精神一振,“好呐,奶奶,我会好好照顾咱家牛的。”

庄户人家买头牛不容易,村里有钱人家会花钱请人犁田,牛干活比人快多了,只是整个稻水村,也就里正家舍得,看热闹的人不由得问道,“周二,你家的田都挖完了,不然可以牛犁,多省事啊,速度快不累人,往后有帮衬的地方你可得搭把手啊。”

“是啊是啊,赶集的话蹭牛车坐坐,让俺也风光一回。”

周士武脸上没有露出任何高人一等的情绪,诚恳道,“借钱买的牛哪舍得犁田,赶集的话遇着了坐俺的牛车没问题。”

这话听得人心头舒服,起码周家挣了钱,没把他们给忘了,老赵家也有牛车,父子两做买卖,走得早,即使赶集遇着了,多是匆匆而过,不会问他们坐不坐,这么些年,大家都习惯了,如今听着周士武爽口答应他们蹭车坐,别提多高兴了。

东拉西扯聊了两刻钟,天色渐渐灰下,大家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周士武说的有些口干舌燥,转过身,就见黄菁菁递过来一大斗碗水,他不好意思的喊了声娘,接过碗咕噜咕噜灌了几口,把买牛的细节说了。

黄菁菁的意思,既然买牛务必买头好牛,给了八两银子,牛花了六两五百文只给了六两,板车一百二十文,还剩下一两多,他把银钱给黄菁菁,黄菁菁让他拿着,“你不是要去买米吗,先拿着,我再给些钱给你。”

周士武点了点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神色清爽,再去地里挖两个时辰的地都没问题。

家里买了牛,饭桌上添了肉庆祝,周士武说起离村买米的事儿,周士仁想跟着去,周士武不肯,两人都走了,刘氏一个人哪儿忙得过来,万一遇着点事怎么办。

黄菁菁想了想,道,“老三下回去,让老二去探探底,你们两兄弟多出去见识见识是好事,你们有多少见识关乎到咱家的生意能做多大,眼界不可局限在一处了。”她看得出来,周士武有野心,只是某些想法不够成熟,多出去走走,开拓眼界,以后会出色得多。

“嗯,娘,我听您的。”周士仁觉得黄菁菁说的对,没有继续要追着去。

一家人吃过饭,外边的天儿已经黑了,桃花和梨花就不过去了,周士武一只手扶着黄菁菁,一只手打着火把,送他们过去,路上又说起远行之事,他心头既兴奋又有些害怕,长这么大,他还没离开稻水村几天几夜不回家的,心中不忐忑是假的。

“出门在外多留个心眼,和刘大他们把话说清楚,带套换洗的衣衫。你离得远,娘也帮衬不了什么了,只得靠你自己。”黄菁菁嘀咕了几句,到了门口,打开锁,转身让周士武回去了,周士武在门口站着,见里边亮起了光才转身离去。

黄菁菁看似不管事了,实则哪有不忧心他的,周士武心里暖洋洋的。

第二天,他去了趟村里说了离村之事,赵吉瑞和赵二两都有闲,至于刘大更是没问题,刘家田地少,要不是跟着周家挣些钱,一家子人不知怎么过呢。

周士武觉得没啥事,索性决定翌日出发,村里人听到风声,羡慕不已,走的远挣的钱越多,看人家老赵就是了,周家日子红红火火,他们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了,只盼着多和周家亲近,往后还有什么事,周士武先想到他们。

他们在村里住了一辈子,周家和老赵不同,是热心的,不会挣了钱就忘记大家,多巴结着没错,自此,周家在村里的风评好了起来,想给周士武说亲的人更是排起了长队。

周士武担心黄菁菁起早送她,没和黄菁菁交底,一大早,待刘大过来,他就赶着牛车去村里接着赵二两和赵吉瑞出发了,在村口时,遇着老赵和几个侄子出门,有些时日没见了,不知是不是天色模糊的关系,老赵苍老了很多,脸上不复以前的神采,老赵在周士武眼里永远是精神矍铄,信心勃勃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会挣钱的那种。

周士武和他打了声招呼,专心赶着牛车。

老赵笑呵呵道,“周二也出门哪,挣钱别忘了赵叔啊。”

周士武笑笑,没有回应,老赵侧目瞅了眼边上的赵吉福,哀叹了几声,赶着牛车先一步走了。

赵吉瑞知道些老赵家的事儿,和周士武道,“赵叔不想做这个买卖了,前两天他和赵二叔商量呢,赵小富在镇上念书,他们决定在镇上买铺子,每个月收租金就是了。”

赵小富去镇上书院念书,文莲和韩氏搬去了镇上,前些日子农忙,韩氏回来住了几天,他听赵卫村说的。

“东奔西跑这么多年,钱挣了不少,可以歇歇了。”周士武感慨了句,换作以前,他不会有这种心思,可能是年后黄菁菁感冒那回让他有感而发,挣钱本就为了享乐,别忙活一辈子,啥都没捞到,老赵的兄弟靠着他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他自己却没停下休息过,不值得。

难怪带着几个侄子,怕是想提携他们了。

赵吉瑞靠在木板车的围栏上,仰头望着灰白的天,“可不得是这样,天天挣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换做我,挣了钱肯定是要好好花的,天天下馆子吃好吃的”

赵二两忍不住拍了下他肩头,“别了,还是给子孙留点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都把凉乘了,后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