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周瑜可能会狗急跳墙

贾诩道:“当吴军的败局已经无法挽回时,周瑜很可能会狗急跳墙。”

“水从哪里来?”李肃道,“淮河水位虽然比地面略高,可也没高出多少啊。”

贾诩反问道:“子严难道没听子敬说起,淮河今年的水位比往年偏低吗?”

马跃肃然道:“子敬果然这般说过。”

“事实上,去年大别山一带并未遭受大旱,可水位为何会偏低呢?”贾诩沉声道,“这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吴军已在淮河上游围堰蓄水。”

“围堰蓄水?”李肃失声道,“那得发动多少劳役?”

贾诩道:“难道子严忘了从徐州迁入淮南的三百多万百姓?”

“明白了!”李肃凛然道,“原来如此。”

“周瑜好算计啊!”马跃喟然道,“这小白脸费尽心机把三百多万徐州百姓迁来淮南,还真是用心良苦啊!如果孤的西凉大军在梅雨季节到来前无法攻克寿春而被迫后撤,那么只要熬到今年秋粮成熟,这三百多万百姓就能从累赘变成孙吴的强大后盾!”

“主公说地没错。”李肃附和道,“只要熬到秋天,这三百多万屯田百姓的秋粮成熟,吴军不但可以获得充足的兵源,还能让淮南郡变成一个超级大粮仓,替吴军北伐中原源源不断地提供军粮!”

“这只是其一。”马跃接着说道,“周瑜的用意可不止于此啊。”

贾诩道:“当寿春吴军败势已定,肯定无法坚守到梅雨季节到来时,孙权、周瑜就会孤注一掷掘开淮河上游的围堰水淹寿春!寿春方圆两百里都是洼地,当洪水冲垮淮河大堤将这片洼地化为泽国时,东吴的三万水军就会对主公地大军构成致命的威胁,此是其二。”

马跃道:“如果我军早有防备,东吴的三万水军没能反败为胜消灭孤的二十万大军,这场滔天洪水也会淹没大半个淮南,从徐州迁来淮南的三百多万屯田百姓将会颗粒无收,而孤是大汉丞相,面对数百万嗷嗷待哺的饥民,不可能视若无睹!孤势必要拿出全部军粮来赈济灾民,军粮一旦告謦,我军就失去了趁胜追击的机会,此为其三!”

“不愧是周瑜啊。”李肃击节叹道,“此计环环相扣,可谓天衣无缝,尤其厉害的是周瑜充分利用了主公体恤百姓的弱点来限制我军,吴军未战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主公和军师纵然识破了周瑜的诡谋,好像也无计可解啊?”

“地确无计可解。”马跃道。“不过,周瑜真会这么做吗?”

贾诩道:“主公,不可不防啊。”

马跃道:“文和以为,我军该如何应对?”

贾诩道:“周瑜如果当真决定水淹寿春,肯定会等到高顺将军地左路大军也赶到寿春城下时再动手,也就是说,我军最少还有两天地准备时间!当务之急。是将粮草辎重转移到高地上,而且行动要隐秘,最好不要让吴军地斥候发觉!”

孙权背对周瑜、徐庶,半晌才幽幽问道:“除此之外就真地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周瑜道:“主公,委实没有别地办法了。”

孙权道:“公谨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

“想过。”周瑜长叹一声。答道,“此战之后,淮南百姓势必视我军为洪水猛兽,主公再想踏足江北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了。”

“好吧。”孙权喟然道,“公谨就放手去做吧,孤全力支持你。”

张任问吴兰道:“曹军最近可有动静?”

吴兰道:“还在江右悬崖上修栈道呢,看样子曹操是铁了心要绕开江左的驿道,打算从江右凿一条新地栈道进川了。”

“还在修栈道?”张任蹙眉道,“此事有些古怪。如果要从夷陵修一条栈道直通永安。怎么也得耗费十年八年时间,真等曹操修好了这条栈道。只怕连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不等曹军进川,丞相的大军就该出川杀奔荆州了。”

雷铜道:“难道……这只是曹操的疑兵之计?”

“这肯定是疑兵之计。”张任断然道“难道像效法高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可川北有陈仓小道可从西川直通关中,这巴东却没有一条小道可从荆州直通西川哪,曹操这家伙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吴兰道:“管他想干什么,我们只要守住江左驿道就算是掐住了曹操的喉咙,曹军想要进川那是痴心妄想。”

“还是小心些的好。”张任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向雷铜道,“雷铜,你快马赶回永安,把本将军的猜测和担心上禀张绣将军和张松大人。”

“遵命。”

雷铜不敢怠慢,急领命而去。

眼看前方地道路正变得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宽敞,曹操不由长出一口气,悠然回首,只见身后群山叠起、白云缭绕,来时走的那条羊肠鸟道就像是飘在空中的丝带,在崇山峻岭之间飘来荡去,令人见之心悸。

“主公!”张策马走到曹操身后,大声道,“前面不远就是大路了。”

“唉。”曹操脸上的表情不喜反悲,颇有些戚戚然地叹息道,“可惜八千忠勇的将士就此长眠在这座大山之中了。”

曹真策马上前,劝慰道:“父亲节哀,这八千将士绝不会白死的。”

“嗯。”曹操点了点头,厉声道,“带向导。”

“带向导。”

曹真回头一声大喝,早有亲兵押着一名獐头鼠目的中年人来到曹操跟前,曹操冷冷地掠了中年人一眼,问道:“朱老四,这里是什么地儿了?”

朱老四忙道:“回大人的话,这里是云溪铺,前面不远就是巫镇了。”

曹操道:“离永安还有多远?”

牛老四道:“大概两百多里。”

“鱼腹浦呢?”

“百余里。”

“好!”曹操闻言大喜,回头向诸葛亮道,“孔明,下令吧。”

“嗯。”诸葛亮点了点头,喝道,“魏延听令。”

魏延急策马上前,抱拳应道:“末将在。”

诸葛亮道:“率三百死士乔妆樵夫、猎户混入永安城中,准备抢占城门。”

“遵命。”

“张听令!”

张急策马上前,厉声应道:“末将在。”

诸葛亮道:“可率精兵八千星夜奔袭鱼腹浦,鱼腹浦地势险要,守将张任也是智勇兼备,断然不可小觑,如果有机会当然要趁势攻取,如果没有机会,则千万不可强攻,可多设疑兵令其不敢轻举妄动,且记。”

“遵命!”

张轰然应诺,领命而去。

诸葛亮又道:“曹真、藏霸听令。”

曹真、藏霸急策马上前,喝道:“末将在此。”

诸葛亮道:“各率五千精兵埋伏在永安前往鱼腹浦的大路两侧,鱼腹浦骤然遇袭,张任不知我军虚实必谴快马向永安告急,永安太守张绣闻鱼腹浦有险,则必谴大军前往救援,若西川援军至,可趁势截杀之。”

“遵命。”

曹真、藏霸亦领命而去。

诸葛亮又向李严道:“李严听令。”

李严策马上前,抱拳应道:“末将在。”

诸葛亮道:“各率五千精兵在永安城外埋伏,等张绣率大军出城去救鱼腹浦时,再趁虚夺取永安。”

“遵命。”

李严复领命而去。

诸葛亮最后喝道:“其余诸将各率本部兵马,随主公居中策应。”

“遵命。”

数十员曹军将领轰然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