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四十八 您觉得农部尚书诸葛瑾之女如何?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1596 字 2022-09-19

后来因为张昭被郭鹏看中,纳其女入郭瑾后宫,这才顺带着提拔了一下诸葛瑾,真要算起来,诸葛瑾是张昭那一派的。

纯粹的文官,曾经的弱势群体,一家都是科举官员,科举考试的既得利益者,并非旧权贵,与旧权贵没有往来,身份也足够。

的确,诸葛瑾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个最优选项,符合太子妃本家的一切要求。

而且还有一点,魏帝国已经是一个文武分治的体系了,汉时所更加注重的出将入相这样的传统观念在魏帝国行不通。

郭鹏不喜欢出将入相的全才,那会使得政治和军事产生关联,诞生超强的权势家族,威胁皇权,所以郭鹏从立国之初就设置了参谋台分割行政与军事。

文官就是文官,武将就是武将,决不允许出将入相的人再次出现。

文官按照文官的晋升途径一路晋升,武将按照武将的晋升途径一路晋升,二者是两条平行线,彼此不应该有过多的接触。

参谋台就是负责隔绝二者的重要机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郭鹏非常反感一个家族有人从事行政有人从事军事这样的情况。

这样的家族在前汉比比皆是,大家都以出将入相为人生准则,但是郭鹏非常讨厌这样的家族。

所以郭鹏对曹氏的不满由来已久。

又有人从事行政,又有人从事军事,一个家族横跨军事和行政两大领域,在各大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一点在延德七年以前尚且能够为郭鹏提供帮助,但是延德七年科举制度确立之后,这样的存在就是障碍物了。

文官就是文官,武将就是武将,不仅是个人,家族也是如此。

要么行政,要么军事,能全都要的只有皇帝,没有其他。

这样的家族至今为止在魏帝国也有,但是已经不多了,曹氏夏侯氏这样的亲眷家族则一直都是这样。

说来也是讽刺,当初这是郭某人急切的需求,现在却又成为了郭某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过皇帝嘛,理所应当是这样矛盾的集合体。

郭鹏甚至打算让郭瑾着手把曹氏整顿一下,拔除掉曹氏在军队里的势力,或者解决掉曹氏在行政领域的势力,让曹氏变为纯粹的文官家族或武官家族,连带着夏侯氏也应该如此。

以此确保魏帝国文武分治的正确传统。

而与之相比,诸葛氏就好了许多,纯粹的文官家族,与军事无关——郭鹏当然不需要诸葛亮为他五次北伐强敌,所以诸葛亮永远也不会触及军队。

这样的家族引为政治方面的臂助,对于郭承志来说,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思考到这里,郭鹏缓缓点了点头。

“你可以继续思考一下,考察一番,如果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这个人选我赞同。”

这就等于是郭鹏认可这个人选了。

于是郭瑾很高兴。

“既然如此,那儿子会谨慎的考察一番,若没有其他的干扰问题,就这样定下来,承志已经十九岁了,是时候加冠成亲了。”

“这样挺好,尽快确定下来,多生孩子,国本也就更加稳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