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七十五 与孔明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1340 字 2022-09-19

他很少当众露面? 生活方式是深居简出? 于是普通人都不了解他? 不知道他的喜怒哀乐? 以至于他带着警队一出现,大家都愿意相信他真的能干出那些事情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春秋时代,子产铸邢书向全社会公布之前那样,民众是否犯错,全看奴隶主贵族们的意愿和喜好。

奴隶主贵族表面上遵照周礼原则? 把周礼抬得很高? 实则不愿让民众知道法律条文? 以便自己从中牟利? 任意解释法律。

平民百姓不知道干什么就会被问罪,惶惶不可终日,束手束脚? 给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提供了便利。

郑国贵族子产认为这样的情况只会加剧奴隶主贵族对平民百姓的剥削,加剧社会矛盾冲突,终将引爆社会矛盾。

于是他决定进行自我改革,将法律条文铸在象征权力的金鼎上,向全社会公布。

识字的自然就明白,不识字的找识字的人去问一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都知道了。

自此,人们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事,以及该怎么保护自己了。

虽然很多权贵依然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是他们任意解释法律肆意妄为的日子结束了,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司马懿从中汲取智慧,觉得子产固然伟大,但是前人的智慧也很有意义。

只要执政者不抛头露面不让民众了解、知道,民众就天然的畏惧执政者,那么当执政者下令,民众摸不清执政者的底线,自然不敢不遵循。

事情就办成了。

而且这也可以相当程度上遏制低级官吏摸清楚他的喜好,从而对症下药向他行贿。

司马懿为官清廉,不受贿,不请托,除了办公务不和官员们接触,也没什么朋友,身边办事吏员都不知道他的喜好,偶尔有人向他身边人打听他的喜好,身边人也是一头雾水。

司马懿凭借这样的方式驾驭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诸葛亮不同,诸葛亮非常乐于抛头露面,非常喜欢直接和平民百姓接触、聊天,谈天说地,天南地北无所不聊。

平民百姓有问题向他提问,只要他知道,他会亲自回答,耐心帮他们解释,帮助他们理解,比如法律条文的问题。

诸葛亮还会便衣到处走访,在下辖八个县中到处走来走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交谈。

并且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本身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常常来了兴致就焚香弹琴,悠扬的琴声传遍整个都护府,每个听到诸葛亮琴声的人不管多忙,都会暂时停下脚步,享受一段美妙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