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八 科举考试就是这样改变人生的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1226 字 2022-09-19

郭某人比起文举现在更在意武举,所以武举考试的内容设置完全就是对标首阳山讲武堂的教学内容设置的。

武状元徐缪就是黎庶出身的军队小军官,战功不错,进入讲武堂深造之后放出来考试,一考就拿下了一个第一名的名次。

他家在青州,后来迁到了豫州去,也是老实本分的农家子弟。

这一下考上武状元,直接成为军队中级军官,前途无限光明,家人也必然受到他的庇佑,不再会有苦日子要过了。

科举考试就是这样改变人生的。

科举考试,就是有如此强大的魔力,可以让一个出身最低贱的泥腿子成就伟业,咸鱼翻身,走上人生正途。

郭鹏很愿意相信——

很快,用不了多久,感受到科举考试的魔力的魏国子民们就会对他郭家的科举考试向往的不得了,挤破脑袋都要来参加。

延德八年四月初一,郭鹏连续三天召开御前评卷会议,以皇帝的权威亲自评卷,点评考生考卷的优劣,对考官们的评分也给与点评。

评的好的要支持,评的不好的要批评惩戒,以此确保评卷的公平性。

延德八年四月初五,文举和武举最终的排名尘埃落定。

没什么太大的变动,郭鹏还是相对尊重了阅卷官们的评卷成果。

文举方面,状元马谡,榜眼曹植,探花蒋琬。

武举方面,状元徐缪,榜眼张雄,探花刘珊。

相较于武举方面清一色黎庶子弟和少量士人、寒门子弟占据高位的情况,文举方面则暂时还是士人占据了优势。

对比一下双方的前十名,武举考试前十名都是讲武堂出身的黎庶子弟与寒门子弟,黎庶子弟占了大多数,达到了八人之多。

而文举考试的前十名除了曹植一人不是士人之外,剩余九人全都是士人,排名位次最高的黎庶出身的学子排在第五十八名,已经能算是天纵之才,十分了不起了。

按所有录取人数来看,文举考试录取的八百人里,四分之三都是士人,只有剩下的四分之一才是寒门与黎庶出身。

而武举考试,只有极少数士人出身的考生成功考过,基本上都是讲武堂出身的黎庶子弟。

某种意义上也挺霸道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郭某人已经很满意了。

让那些黎庶子弟在短时间内占据上风是不可能的,几百年的底蕴不是这么两三年就能比得过的,能用讲武堂和武举拉偏架已经是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