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于是很经常地,记者们会拍到他和宁蔚两人在早餐铺子门口闲逛,买一笼小笼包,再吃一碗粉丝汤,或者在路上闲逛,和公开前不同,那时候的两人在公共场合还是有顾忌的,但现在,即使去吃早饭,两人也会牵着对方的手。

如果是天气冷的早晨,狗仔们经常会拍到季晏欢快地出门晨跑,宁蔚在后面给他递围巾的画面。

对于粉丝们来说,这样的日常太……平淡,但又很温暖。

甚至给他们一种感觉——这两个人的公开并不是给粉丝一个交代,而是给彼此一个交代。

他们用戒指锁住了彼此。

虽然季晏和宁蔚的日常也常常被吐槽太老大爷,和同年龄的男明星比起来,他们好像活得太过滋润了一些。

“我觉得,那是因为宁老师和季老师的努力都留给了工作,私下里当然要怎么舒服怎么来,但是有些人嘛……你看他拍戏不怎么样,唱歌也不怎么样,但工作以外十项全能,人设多到满天飞。”

当然,狗仔们偶尔也能拍到季晏和宁蔚出门逛街,两人在店里试着衣服,宁蔚试穿的时候,季晏替他拿着东西,顺便提上一两句意见,狗仔的镜头并不算清晰,但两人对视中的温暖却清晰显露着。

不需要用语言描述,粉丝们也能看出来,这两人是幸福着的。

“大宁的笑容一年比一年多,出道时走冷酷路线的大宁是很酷,但现在的大宁也很让我喜欢。”

“我好喜欢宁老师和季老师带给我的感觉,他们俩真的很配。”

“很配+1。”

……

那几年间,找上季晏拍摄的剧本多是一些小成本的文艺片,像黎响和朱书光这些和季晏合作过的导演也没有那么多顾忌,季晏和黎响导演又合作了一次,但这部电影的成本不如《我,无名》高,业内那段时间对待季晏的态度可以用冷眼旁观来形容,如果季晏没有被市场抛弃的话,他倒是可以继续被用。

除了和黎响的合作外,季晏自己也造了一个小饼,拍摄了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他没有当导演,而是以制片人和主演的身份加盟,电影的票房虽然不是特别出色,但没有亏本,也拿到了相当不错的口碑。

也就是说,即便是事业最低谷的时期,季晏主演的电影依旧是赚的。

在电影圈内,能够造饼而且不亏本的其实不多,加上季晏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能驾驭,拍摄的电影又大多能够获奖,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这样的演员一直是稀缺资源。

季晏造饼的那部《花与声》虽然没有让他自己入围长空奖提名,可电影却参与了长空奖的角逐,入围了最佳女配角、最佳配乐和最佳电影歌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长空奖官方提供的讯号。

下一年间,邀请季晏参演电影的剧组多了起来。

还有几家电影公司在邀请季晏一起造饼,他们倒未必是希望电影能够创造多么大的票房效益,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只要有季晏加盟的电影,存在感都比其他电影更强一些。

季晏的电影事业在渐渐恢复。

但事实上,拿下三座长空奖影帝、《机器人》打破华语电影票房纪录之后,季晏的电影事业根本就不容撼动,哪怕他只能去参演那些成本低廉的电影,可只要有他在,那些关注度不够的电影总是能创下比想象中更出色的票房成绩。

《消失的杀机》和《跑出一片天》两部电影早已经证明过了。

“翼”这边也是一样。

组合刚刚建立的时候,他们只是限定团,按《偶像世纪》出道的规则,“翼”的成团时间不过两周年而已。

当时因为有季晏在,粉丝们一直很怀疑“翼”能不能撑过两周年,事实上,在组合成立不到两周年的时候,“翼”确实陷入了解散危机。

之后就是《迷雾》这张专辑的出炉。

两周年以后,粉丝们不禁猜测,“翼”可不可以有五周年。

但接下来,他们见证了“翼”的十周年和二十周年。

当年在巡演观众席上嗷嗷吼着成员们名字的粉丝们也逐渐步入中年,他们追星时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狂热,但对于“翼”能继续走下去这一点他们从未怀疑过,因为每一位成员都在努力证明这一点。

三十周年来得并不意外。

“翼”也从曾经的少年偶像变成了歌手圈的传奇,他们还在出专辑,专辑依然销量出色,成员们的嗓音虽然没有年轻时代那么清澈,可只要“翼”还站在舞台上,只要他们还在唱歌,粉丝们都会有青春回来了的感觉。

或者说,他们从未苍老,因为他们的偶像一直年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