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这片星海太危险

归田园居 报纸糊墙 2663 字 2022-09-18

“……”那老头根本不吃这一套。

“算了,我还是找别人做去吧,听说人家那儿,一斤面还要不了十块钱工钱呢。”

侯春玲一边往外走,一边念念叨叨地说着,心里边还琢磨呢,实在不行,三十五就三十五吧,不就是挨宰吗,挨他几刀也认了,只要能帮她赚回来星际币。

“嘿,那也叫纱面?”老贺头不屑道。

“你这老头子,人家辛辛苦苦挑这些面过来,三十块钱怎么就不能做了?”老太太这时候也说他了。

“行了,回来回来。”老头不耐烦地冲侯春玲招招手。

“三十啊?”侯春玲挑着担子站在篱笆外,梗着脖子侧着头看过去。

“三十就三十,年纪轻轻一个丫头,怎么这么抠算呢?”这死要钱的老头子,倒好意思说侯春玲抠算。

抠算就抠算吧,侯春玲挑着担子又回去了,付钱的时候还嬉皮笑脸地跟他商量呢:“叔,我下回多弄点面粉过来,你给我算便宜点呗?”

“你要是一次性弄五百斤过来,我就按二十五块钱一斤给你算,五十斤三十斤的,往后就别往我这里送了。”老贺头说道。

“那要是能有一千斤呢?按二十块钱算啊?”侯春玲赶紧问道。

“行啊。”老贺头这回倒是挺好说话,真要有个一千斤,也够他忙活一阵子的了,到时候就都做侯春玲拿来的活儿,也不用担心弄混了,像这种几十斤的活儿,他是真的不爱接。

侯春玲高高兴兴扛着扁担打算回去,刚走到篱笆外,又被老贺头给叫住了。“回来回来,我问你个事。”

“什么事啊?再不走天就要黑了。”侯春玲不情不愿地又走了回去。

“这个面粉,你们打哪儿弄来的?”原来刚刚收了钱以后,老贺头顺手打开侯春玲的面粉袋子看了看,结果这一看,不得了,这么好的面粉,他都有多少年没见过了,这色儿,这味儿,啧啧!

“农大试验田里种出来的,没地儿买的。”侯春玲笑了,风水轮流转啊。

“你下回跟你们那朋友说说,帮我也捎点成不?”老贺头这时候那态度,就甭提有多好了。

“哪里还有多啊,早都叫人给分完了,根本没得对外销售。”侯春玲那脸上明明白白写着,就是没戏。

“你跟他们好好说说嘛,也不要多,能弄个三五十斤的就成。”老贺头抓耳挠腮,看来是真的很想要这种面粉。

“那行,我跟他们说说看,成不成我可不知道啊。”侯春玲也不想为难这老头子,于是便答应了下来,反正就几十斤面粉,吃了就没了,应该不会给她惹什么麻烦。

“哎,那你可要跟他们好好说,啊,这下山的路陡着呢,你可慢点儿走……”

侯春玲第三次从他们家院子里出来的时候,是老贺头满脸热情给她送出来的,一直送到村外,口里还不停说着,让侯春玲一定要跟人好好说,务必要给他弄几十斤好面粉过来。

回家以后,侯春玲按照约定,把家里的倒蒸红薯干、还有做晚饭的时候烤出来的一批红薯,一起传送到裴罗茨那边,让他帮忙销售。

以后她每次做好烤红薯,都会把新鲜的烤红薯给他那边发过去,然后裴罗茨再把已经有些放凉了的烤红薯给她这边传回来,让侯春玲做成倒蒸红薯干。

有了裴罗茨的帮忙,侯春玲终于也腾出手来了,总算不用像之前那样,一有点什么事,就要在自家小店挂暂停营业的牌子,平日里也不用一来订单就要往房间里跑了。

之后的几天,侯春玲都在忙黄酒鸡汤煮纱面的事,这可是她们家小店的头一个大菜,必须要认真对待。

顺便,侯春玲也给她们家在星网上的小店重新取了个名字,就叫。

农历十二月中旬,侯春玲信心满满地在上了一道新菜,黄酒鸡汤面。

面是从老贺头那里拿回来的纱面,鸡是自家养的小公鸡,黄酒是星网上买回来的,还有香菇木耳等配料,另外每一碗面上还会有一个煎得两面金黄的荷包蛋。

她家的这个黄酒鸡汤面上架后,倒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毕竟新鲜么,有些人也会买一碗回去尝尝,只不过最后给的评价都不太好。

虽然多少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但侯春玲还是觉得相当泄气。

“好奇怪的味道!”

“这是什么地方的口味?我一点都吃不习惯。”

“也不算太难吃吧。”

“这个面的口感倒是不错,汤就不太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