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初窥门径

归田园居 报纸糊墙 1926 字 2022-09-18

现在市面上倒也有一些口感跟三年芋差不多的品种,只要种一年就能有收获了,价格也相对低廉,但是那味儿,却始终有些不同。

“小六,星网上有三年芋吗?”侯春玲问侯小六道。

“有一些差不多的品种,但并没有完全一样的。”侯小六回答道。

“你觉得我们前几天吃过的那个三年芋,要是拿到星网上去卖的话,能卖到多少星际币一斤?”侯春玲又问。

“要是不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应该能卖到三十个星际币以上。”前些天祝秀兰带过来的那些三年芋,也是人家十分用心种出来的,听说那家人在城里的小孙子特别爱吃那种芋头,所以家里的老人才种了一些。

听了这个价格,侯春玲就有些心动,虽然种植周期长些,但芋头这东西还是比较好种,平时除了培土施肥除草,也不用侍弄得太精细。

三年芋相对于其他芋头品种更耐旱怕涝一些,但是再怎么怕涝,它毕竟还是芋头啊,要是种在坡上的梯田里,怎么着也是不用担心被水淹了的,肯定没问题。

至于红薯,侯春玲也不打算放弃,后面的坡上还有不少没开出来的梯田呢,她可以把那些荒地都开出来种上红薯,管它收成好不好,反正只要一碰上那种没完没了的下雨天,基本上什么庄稼都长不好。

“小六,就只是降水量比较多而已吗?”侯春玲这时候突然想起一个事情来了,心里也有了不好的预感。

“应该还会有一个十四级以上的台风。”侯小六小心翼翼地说道。

果然。侯春玲的心情顿时跌落到了谷底,他们这里算是亚热带沿海,每年夏季都要有好几个台风从这里经过,十级八级的相当常见,十一二级也不在话下,但是超过十四级的话,那就是另外一种概念了。

当初那一场十七级台风,侯春玲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台风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这里的人连海鲜都不吃,因为海里有太多死人。至于对当地农业的破坏,那更是毁灭性的,只不过在那么多逝去的生命面前,关注这个问题的人比较少而已。

侯春玲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要多种一些红薯,毕竟是长在地下的东西,地面上的红薯藤也相当地柔韧。

种三年芋也是不错的选择,芋头的叶子和叶柄虽然都很脆弱,但是好在它们的茎叶并不像别的植株那样有一个主茎,主茎折掉了植株就挂了,芋头的每一片茎叶都是从块茎上抽出来的,就算老的叶片没有了,新的叶片还会继续抽出来。

这一天晚上,侯春玲难得地失眠了,自从住进这一间屋子以来,她的睡眠一直都很好,今夜却不知为何没了睡意。

侯小六的话让她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一场台风,那时候侯春玲的年纪还比较小,懵懵懂懂没心没肺地,不太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也不能体会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灾难。

这些年她年岁渐长,对于死亡,也有了更真切地认识,也更加知道了生命的可贵。

还有那些被狂风摧毁的庄稼,它们也都凝聚着农民们无数的心血,辛辛苦苦一整年,谁都盼着自己能有一个好收成,结果一场台风,什么都没了。

她记得那时候还听人说,当初在做疏散工作的时候,在海边的养殖场,有些人就是死活不走。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而是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辛辛苦苦几十年赚回来的钱,大半身家甚至全副身家都投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