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她也笑了。

她相信,这个男子必定是人中龙凤,只要给他一把剑,他就能挥出最璀璨的光芒。

看着杨逸之,她忍不住问出一个想了很久的问题:“你为什么不肯反对卓王孙?”

这个问题,无数人想问,却没有问。

当今世上,高丽境内,如果有一个人能对抗卓王孙,那必定是杨逸之。如果有一个无法容忍暴政、昏君,那也必定是杨逸之。但卓王孙如此倒行逆施,杨逸之却从未有过任何反抗。

他是害怕卓王孙吗?

不可能。他们早就是宿敌。

他是在助纣为虐吗?

更不可能。杨逸之湛然如月,一尘不染。他的善良悲悯早就被世人所知。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逸之沉吟着。这个问题,他也问过自己多次了。

“因为我相信他。”

公主惊讶地望着他:“你相信他?”

就算卓王孙做了这么多不可饶恕的坏事,杨逸之仍然相信他?这个回答,显然天下人都会吃惊。

杨逸之没有回答。种种前尘往事在他眼前如浮光幻影,一掠而过。数年来,他与他的相知、共饮、试剑、决裂,都在眼前。

他与他,究竟是不是朋友?

“是有,我相信他。”

他坚定地回答。

却含着一丝苦涩。

然后,转身走向灵山的淡淡烟雨。

公主看着他。

他的白衣在青郁的雨丝中显得那么夺目。

夺目而惆怅。一如当年桃花树下,他为她奏起的一曲《郁伦袍》。

清音高远,调随花动。他以风月为琴,桃花为弦,弹奏出的一曲天籁。

舞尽风流只余香。

他本是浊世佳公子,却无奈风风雨雨。

忽然之间,她那颗天皇贵胄的心中有了一丝寂寥。

杨逸之走的第二天,公主在耐心地等待着。

这个计策要想成功,关键就是不能引起卓王孙的注意。如果他发现了他们的安排,只要将尚方宝剑往杨继盛面前一摆,杨逸之就会乖乖回来,这个计策立即土崩瓦解。

所以,千万不能让卓王孙知道。

所以,她装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不停地向周围的人抱怨平壤的天气不好,地方太小,什么玩的都没有。然后还说起她在京师的时候常常出宣武门打猎

这样,明天,她就可以命她的娘子军准备好,去平壤郊区打错散心。她是公主,想打个猎想必谁都不会觉得意外。然后,她就可以赶到白山。驻扎在那里的五万士兵,只有她亲执虎符才能调动。然后,她就可以跟杨逸之并肩作战。

这是他建功立业的最关键时刻,她一定要在他身边,亲眼看着他将倭军打败。

然后,她再悄悄回来,继续抱怨这场讨厌的战争将鹿啊、麝啊、兔啊、羊啊都吓跑了。她什么都没打着。就算卓王孙怀疑又怎样?反正他们的计策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