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九千岁(绣生) 绣生 2031 字 2022-09-18

……

虞琛与卢靖被一同召进宫,二人在宫门前撞见,都瞧见对方面上深深疑惑之色。

待入了养心殿后,便见殷承玉正坐在桌案后,正在垂眸细看一封信件。

见二人过来,殷承玉先看向兵部尚书卢靖:“如今九边重镇能调用的兵马有多少?”

大燕先后北方边境设立九个军事重镇,东起马訾水,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统领前线军士,兵员之多占据整个大燕七成兵力。

卢靖回道:“九边重镇共计兵员六十八万人。”

“若朕调用三十万军士北征,粮草辎重能供应多久?”殷承玉又问。

卢靖闻言一惊,下意识看向虞琛:“边境太平已久,未有大战。兵部节余至多供应半月,若再长,需要户部调拨。”

虞琛眼睛一瞪,下意识喊穷:“治理运河都是从陛下内库播的银子,户部哪里还有钱?!”

殷承玉身体后撤,轻敲桌案:“倾内库与国库,可能撑上三月?”

虞琛掐着手指头快速计算,最后犹犹豫豫道:“能是能,但是——”

话还没说完,就听殷承玉道:“三个月便够了。”

三个月之后,不论是削减藩王用度还是沿海贸易,他做下的布置应当都已经初见成效。便是战事三月不能止,也不会伤及根本。

虞琛与卢靖这时候总算明白了殷承玉召他们入宫的用意,忍不住劝道:“北征兹事体大,还请陛下三思。”

尤其是虞琛,他瞪着自己这个瞧着端方温润的侄子,很想说就国库那点钱,真撑不起战事所需。

但殷承玉显然已有决意,他将那封密信推到两人面前,道:“便是现在不打,到了冬日,我们和鞑靼之间也会有一场硬仗。去岁丹犀冬狩上,鞑靼的野心便已昭然若揭。”

按照上一世的轨迹,鞑靼便是在隆丰十九年冬南下犯边。

与其等着敌人准备充分,不如掌握主动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只是如今大燕亦是百废俱兴,急需休养生息。这个节骨眼上再起战事,着实有些冒险。若是胜了还好,要是败了……

瞧见两人欲言又止,殷承玉摆了摆手,也有些犹豫不决,便让他们先回去:“北征事关重大,朕会再三斟酌。此事先不要外传。”

见他并未一意孤行,两人都暗地里松了一口气,躬身退了出去。

待人走之后,殷承玉才重重往后靠进圈椅里,揉着眉心垂眸沉思。

薛恕走到他身后,替他轻揉太阳穴:“上一世我曾领兵出征鞑靼,若是瓦剌不生乱子,后方的军饷粮草不断,三个月足以踏平鞑靼。”

殷承玉叹息:“但这是最好的情况,朕信不过乌珠。”

诚然乌珠是他安排到瓦剌去的,但乌珠并非任人操控的棋子,相反她狡诈且有野心,为了利益可以不折手段。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即便她身边有东厂的人盯着,但难保她不会为了利益倒戈,联合鞑靼给大燕做局。

就算这可能性并不大,他也不得不考虑到最坏的可能。

薛恕思索着道:“那便先派人去瓦剌探一探虚实,再做决定不迟。”

第138章

秘密前往瓦剌刺探虚实的人选,非薛恕莫属。

他了解乌珠,上一世又曾带兵北征,对漠北情形极为了解。除了他之外,无人能叫殷承玉如此放心。

几经斟酌之后,殷承玉最终定下由薛恕秘密前往瓦剌交涉,出发之日宜早不宜迟,最后定在了七月十五。

出发前夜,薛恕夜宿养心殿。

殷承玉沐浴后换了身宽松寝衣出来,自书案后面的暗格中将拟好的圣旨与虎符拿出来交给他,嘱咐道:“这是封你为征北大将军的圣旨,宣府共有驻军十一万。若情形有变,你可凭虎符从宣府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