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三 阿弥陀佛

佛,为众生指引着方向,带领众生渡过苦海,登临彼岸,往生极乐。可佛没有经历过世间的种种困难与喜悦,又如何能为众生指引方向,带领他们超脱呢。

所以,阿弥陀佛需要转世,散掉所有的修为,一世世的去人间体会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凡尘种种。

唯有看透了这万丈红尘,阿弥陀佛方能圆满,超脱于外,成为真正的佛,为众生指引方向。

姜尘看到,阿弥陀佛的第一世是普通人,虽不富裕,可也不拮据,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

他的第二世,是个孤儿,还未来得及长大,就冻毙于风雪之中。

他的第三世,同样是个孤儿,但这次却成功长大,成了乞丐,一生颠沛流离,难得吃顿饱饭,最后病死于破庙之中。

他的第四世,是个青楼妓女……

他的第五世,是龟奴……

第六世,是富家少爷,一生富贵。

第七世,也是富家少年,在少年家道中落……

第八世,投身于农户,死于山贼之手。

第九世,也就是这一世,投身于富贵人家,不愁吃也不愁穿,却自幼喜欢读书,此来洛阳,就是来巡大儒拜师的。

画面至此,本该结束,姜尘并未停下,而是继续施展神通,去窥视阿弥陀佛的未来。

时光长河浩浩荡荡,不停的向前汹涌着,很快,阿弥陀佛的未来,就出现在了姜尘的眼中……

在洛阳接连投书,想要拜在大儒的门下,可奈何,因为出身商贾的缘故,被大儒所嫌弃,无人愿意收他为徒。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阿弥陀佛的命运开始分叉了,从中间一分为二,走向两种不同的结局。

其一,是他返回家乡的途中,遇到了黄角,被其收为弟子,从而走向修仙之路,但最后因为资质不高的缘故,修道难以有所成就,寿元耗尽而死。

其二,是他返回家乡的途中,偶遇一慈眉善目的道人,得他指点,准备前往西方求取真经。

可奈何,他一届凡人,肉体凡胎,如何能跋山涉水?最后病死荒郊野外。

时光长河继续向前汹涌,很快,阿弥陀佛的第十世就出现在了姜尘的眼前。依旧是条分叉路,两种不同的结果。

第一条路,阿弥陀佛继续修仙,虽然资质依旧不行,但有了上一世的积累,他也算勉强入了道,可终究资质太差,虽是入道,却也无缘长生。

第二条路,阿弥陀佛继续西行,虽然依旧是肉体凡胎,但他却投胎于他死亡之地的附近,没让他先前赶的路白费。

与上一世一样,肉体凡胎的他死于西行途中。

时空长河继续汹涌,阿弥陀佛的第十一世,第十二世,第十三世……一世又一世的经历,不停的出现在姜尘的眼中。

而这些未来,毫无疑问,全都是两条分叉,一条走向仙道,一条走向佛道。这两条路的结局,也早在其出现的那一刻,便已注定。

于仙道而言,经过无数世的积累,阿弥陀佛终于积累到了足够深厚的底蕴,修成了先天道尊的境界,并在未来突飞猛进,成为仙道巨擘。

于佛道而言,阿弥陀佛一世走一段路,在死亡无数次后,终于走到了西方灵山。

在灵山之上,阿弥陀佛为那陨落的灵山诸佛收敛尸身,并将他们圆寂后留下的舍利纳入体内,直接证就万佛至尊的境界,修为堪比如来佛祖。

“灵山哪来的尸体?”

看到仙道的未来,姜尘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换他是仙道高人,也会这样安排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天生的佛道之主,是佛道气运的象征。只要能够将他渡入玄门,那佛门气运自会回归玄门。

如此,佛门重归玄门的大愿,就这么轻易的完成了。

这么大的诱惑摆在眼前,换成谁是玄门圣人,都不可能拒绝,对阿弥陀佛下手,将他度入玄门,那就是必然的事了。

要是仙道所为,姜尘还可以理解的话,那关于佛门的未来,姜尘就有些看不懂了。灵山诸佛已经死绝了,哪来的尸体让阿弥陀佛帮忙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