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水煮清王朝 古龙岗 1704 字 2022-09-18

“廷玉啊,你怎么看?”康熙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得把眼光再次投向下方。西征之后,他一直没有再提拔其他的上书房大臣,高士奇卸任之后,只留下了佟国维和张廷玉一满一汉两大宰相,现在看来,人还是太少。

“皇上,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张廷玉无奈的说道。神有神道,鬼有鬼道,上位者对下面官员的行事手法不清楚,就很难做出相应的举措,而清廷上下能够做到上下皆通的,到现在为止,他只知道两个人,这两个人曾经都做过乐丐,为人也都很聪明,也是一满一汉,可是,现在这两个人却不能随便提,因为,他们是明珠和高士奇。明珠虽然满人,官职从小做到大,加上为官初期曾多次担任钦差,并且,善于揣摩人心,又有一大帮子党徒,上上下下的门道自然清楚;高士奇在为官之前则是一直处于民间,行走天下十几年,对下级官员的道道也十分了解。可他张廷玉一上来就是京官,而且,没几年就升到了上书房,相比起这两个人来,目前还差得远。想到这里,张廷玉又禁不住为明珠和高士奇摇头,高士奇还好些,凡事都沾边儿,却凡事都不是主要人物,前年出使俄罗斯,一年多来倒是招来了不少西夷使团,使皇上和朝廷过足了“万国来朝”的瘾,年初回来的时候就被封了个礼部尚书,还算是不错。可明珠就不行了,明明是个聪明无比的人物,怎么就老是看不到圣忌呢?弄权弄到把自己都弄下了台,可叹啊。

“罢了,加派粮款吧……”虽然张廷玉的话早在意料之中,可康熙听了之后还是感到一丝不悦,如今的两个宰相,一个刚强有余,认知才学不足;另一个,才能还可以,却太年轻了,底气不足啊。

“臣(奴才)遵旨。”既然康熙已经下了旨意,佟国维和张廷玉也只得领命。

“佟国维!”

“奴才在!”不明白康熙为什么会突然又叫自己,佟国维急忙躬身肃立。

“太皇太后的大寿是你负责的,办理的如何了?”康熙问道。

“回禀皇上,所有一切差不多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老佛爷圣诞之日了……”佟国维答道。

“那就好。太皇太后为我大清操劳了一辈子,朕希望她的这个大寿能过得好,过得舒坦,……廷玉,恩科的事情如何了?”康熙又转而问向了张廷玉。

“回皇上,礼部和贡院都已经准备妥当,各房监考也都定好了人选,就等皇上拟定主考官员了!”

“如此就好……你们看,这主考官让何人出任为宜?”康熙又问道。

“皇上,奴才以为,新任吏部侍郎陈元龙可矣。”佟国维急急说道。

“陈元龙?”

“陈元龙,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次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后被劾结党营私、招纳贿赂,罢官回籍。二十七年,复任,迁侍讲转侍读。二十九年迁右庶子。三十年,出任广西巡抚,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广建谷仓。三十三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后迁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三十四年,也就去年,以尚书衔,领吏部侍郎。”看康熙一时没记起陈元龙,张廷玉在旁解说道。

“呵呵,原来是朕点的榜眼,竟险些都记不住了。”康熙笑了笑说道。

“皇上,陈元龙学识渊博,亦曾出任地方,各方面都很不错,奴才以为他是主考官的不二人选。”佟国维听到康熙的话后,心中一突,既然皇上说没记住这个人,难道说陈元龙没希望当主考官?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笼络到的一个手下,文事,政事都是一把好手,他正想通过此人从此次恩科之中找几个人才出来充充门面,如果康熙不同意的话,这个打算可就落空了。

“罢了,这一次,就让高士奇出任主考官吧,他是礼部尚书,正好负责此事。陈元龙嘛,就让他和马齐一起当副主考吧。”没有理佟国维的话,康熙想了一会儿,做出了安排。

“马齐?”佟国维和张廷玉都是一愣。高士奇刚刚立了功,虽然不再是上书房大臣,却依然是宠臣,而且学识渊博,康熙想要让他当一回主考官,也算说得过去,可那马齐……

“皇上,马齐学问不显,让他当副主考,好似有点儿说不过去……”佟国维嚅嚅道,一脸的不情愿。马齐,并不是姓马名齐,这个马齐其实是满人,而且是上三旗中的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其父米思翰,熙朝前期的户部尚书,是清廷之中第一个提出撤藩建议的名臣,平三藩时立有大功。马齐生于顺治年间,18岁时即任工部员外郎。康熙二十六年,他因能力出众,做到了山西巡抚,而且官声甚好,即便是当时掌握大权的明珠也对他十分拉拢。不过,马齐为人很是有些刚直,并不卖明珠的帐。明珠案之后,郭琇去了江南,马齐又因为刚直之名,接任左都御使之职,后来,理藩院尚书阿尔尼战死沙场,康熙又命他兼任理藩院尚书,并授予议政大臣之位。而在此期间,马齐向康熙上奏说:“奴才办事理藩院,见凡所题所理之事,止用满洲、蒙古文字,并未兼有汉文。今请……兼用汉文注册,庶化服蒙古之功德,昭垂永久。”后来,这项建议被康熙采纳,虽然时间尚短,可是,意义却已初显。如今康熙又让马齐当副主考,其用意让佟国维颇有些费思量。(马齐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在康雍两朝都是宰相,侄女富察氏是乾隆的第一个皇后,其侄傅恒是乾隆早期的军机大臣,也就是宰相,侄孙是福康安,官至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