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要知道不来咱们家,她们在别处也不会太轻松,要不是这次我凑巧去了,牙行那边估计就要将她们撵走了。”

牙行也不是白管人吃饭的,这一老一小明摆着不好卖,怎么可能久留。

见男人如此事无巨细,卢娇月有些好笑道:“我又不是小孩子,这个理我懂。”

周进点点她的小鼻子,“我知道你懂,但我也知道你的性格,心软,脸皮薄。

要知道人心难测,你起初是因为客气让了,可让久了,就会让她们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升米恩斗米仇,这个道理你应该不会不清楚。

我告诉你她们的具体情况,是让你知道没咱们家,她们就要流落街头了,可不是让人去同情的。”

卢娇月连连点头,“我懂,我懂。”

“那好,这两个人以后就由你支配了。”

周进心想就算媳妇立不住,暂时还有他能看着,多敲打敲打,总不会让她们起什么多余的心思。

不是周进草木皆兵,而是卢娇月如今和平时不一样,他实在放不下心。

同时又想待会儿去丈母娘那边也交代一下,老丈人一家子人虽厚道,但没有一个是傻的。

尤其还有桂丫和卢广智,有这两个人帮忙盯着,周进很放心。

很快二房两口子便知道周进给家里买人的事,虽多少觉得有些不自在,不过人已经买回来了,总不能再送走。

尤其这年头,买人就像买地一样,那是私有产权,只有富户人家才能买人侍候自己,女婿能买人回来侍候女儿,二房两口子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也因此周进将这中间的事提了,梅氏当即就答应下来,拍着胸脯让女婿放心。

两个男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对于其他方面,梅氏确实挺让人放心,可对于人心这事……

之后,周进不厌其烦又和卢广义两口子提了提,和卢广智也说了一声,这才折腾着要启程了。

启程的这一日,还是按照老惯例,周进是瞅着卢娇月睡着时候走的。

等卢娇月醒来后,见程婆子祖孙两个面色担忧地望着自己,心里顿时就明白了。

到底有着上次的经验,她倒也没哭出来,就是连着几天心里都沉沉的。

这次周进走后,卢娇月并没有搬回二房那边。

终归是嫁出去的闺女,哪能一直住在娘家,之前过去住是周进不在家,卢娇月又有了身孕,没人照顾她。

如今家里买了两个人,那祖孙俩看着也是老实勤快的人,卢娇月便不打算再回娘家那边了。

程婆子确实勤快,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也有眼色,啥事都不用卢娇月吩咐,自己就干了。

小草人虽单薄了一些,不能干重活,不过一些细碎的杂活儿,也是能做的。

尤其程婆子灶上活儿做的也好,各种吃食信手拈来,一点儿都不比梅氏差。

卢娇月特喜欢吃她做的鸡汤小馄饨,一顿能吃一大碗。

还有她做的猫耳朵也好吃,把面和了,捏成一个个指甲盖儿大小的猫耳朵,在锅里炸了葱姜,水滚了以后,把猫耳朵丢进去。

等快起锅的时候,把青菜叶子切碎了放进去,滴上几滴芝麻油,吃起来即清淡可口,又养肠胃。

其实这猫耳朵是北方这边特有的吃食,就是想做的好吃得下点儿功夫,面要和得不软不硬,搓猫耳朵时手上的巧劲儿也有讲究。

有的人做出来的猫耳朵吃起来就跟面疙瘩汤没什么区别,少了那点子劲道,口感就差了许多。

就这么被程婆子每日换着花样养着,卢娇月如今虽去二房家吃饭的次数少,但人却是越发气色好了。

这怀了身孕的妇人,有没有养好从脸色就能看出来,譬如村里有些小媳妇,怀着身孕还要下地干活,日里吃食也没人关心,平日里能吃一个鸡蛋就算不错的了,养得人黄皮寡瘦的,脸上灰灰暗暗的。

而卢娇月日里换着花样吃,整个人看起来红光满面的,白里透红,一看就是被养得好。

同样都是怀孕了,咋自己就是比别人差了不少?

邱翠荷瞅着卢娇月,眼里止不住往外冒酸水。

两人之所以会碰上,那还要扯到里正家摆酒这件事上。

里正在大溪村里德高望重,为人厚道,不偏袒不私帮,村里的人提到他就要竖起一个大拇指,说他们村摊上了一个好里正,是整个村子的福气。

这不,里正家小孙孙满月,自然是要摆酒的,整个村里的人都来了。

周进不在家,卢娇月作为周家的媳妇,自然是要上门的。

要知道之前周进来大溪村落户,里正既没有打官腔,也没有从中刁难,能帮忙给办的事,都给办了。

这种时候不说要上一把大礼,该做的场面也要做到。

今天里正家特别热闹,院子里院子外都是人。

卢娇月大着肚子,再加上周家当家的一看就是个有本事,里正的大儿媳妇就将她迎到了屋里来。

来之前卢娇月就想过要随什么礼了,太简单的拿不出手,周进早就说要感谢感谢里正,一直没瞅上机会。

可太过格的也扎眼,指不定会有那些眼皮子浅的人议论周家狗腿子巴结里正家。

卢娇月想了又想,便从这次周进从南方那边带回来的布料中挑了一块儿,给里正家刚满月的小孙孙里里外外做了一身衣裳。

大红色寿禄金纹的缎子,摸起来油光水滑的,上面是一件斜襟盘扣小衣裳,下面配着一条同色的小裤子。

不光有这时候正穿的,还做了一套一模一样的小棉袄小棉裤,这样入秋了以后也能穿。

看到这两身小衣裳,里正家大儿媳妇蔡氏,也就是今天满月那小娃娃的亲娘,笑得眼睛都眯了。

一面摸着,一面夸赞卢娇月手艺好。

也确实是好,不大点儿的衣裳,做得十分精致,乡下哪儿奶娃子能有这样一身小衣裳啊。

而且用心,作为里正家的儿媳妇,眼界自然不像寻常乡野村妇那样。

好布料也不是没见过,关键看重的是卢娇月用心。

现在天热,穿这身薄的,等天冷了,小棉袄小棉裤正好穿上。

尤其那小棉袄小棉裤一看就比现在穿的大一些,没有用心的人,可不会做到这种地步。

“娇月,真是谢谢你了,这衣裳做得真好,寻常人可没有这么好的手艺。

早就听人说你有一手不错的针线活,以前只是听说,现如今可算是见识到了,这衣裳做的真是比起县里绣坊里卖得也不差。”

说到最后这句话时,蔡氏是看着屋里其他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