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她自认自己做的还算是天衣无缝。

殊不知,卢桂丽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一和她亲近些的就只有卢娇杏了。???

卢桂丽是从谁那里得知杜廉和卢娇月正在议亲的事,不言而喻。

再加上那日卢娇杏悄悄往二房那边去,被乔氏看见了,只是乔氏素来对这个女儿不关注,便没有去管她。

可紧接着发生了那么一出,乔氏再从中猜不出来什么,也白活了这么多年。

因为这两件事,乔氏不免就对卢娇杏上心起来,自然就发现了女儿的一些异常。

“你最近就给我呆在三房这边,少往上房那边跑。”

见卢娇杏还想说什么,乔氏打断道:“我不想去追究你为何会干出这些事,也不想追究你最近干什么对上房那边那么殷勤,总而言之,你若不想被打断腿,你就给我老实呆在屋里。

至于上房那边,我去说!”

说完,乔氏便出门去了。

不一会儿,就听见上房那边隐隐传来崔氏的喝斥声,与乔氏顶杠声。

“……我自己的女儿,我还不能指使她做事了?

娘,你把女儿当做宝贝疙瘩,我可是当她是泼出去的水,不趁现在给家里做些活儿,以后嫁出去了,我不亏大了……”

“……我可不是您,为了一个女儿,把一家子都给坑了。

说出去听听,给一个嫁出去的闺女陪嫁五亩地,给儿子才分三亩,亏你们做得出来……”

三房屋里,卢娇杏愣愣的站在那里,许久都缓不过来劲儿。

比起之前她娘所言,更让她心悸的是她娘最后那段话。

难道她娘真的知道她在打什么主意?

前面那里又闹起来了,闹了半下午,好不容易消停了会儿,等卢明山从外面卖货回来,三房两口子又闹腾了起来。

梅氏不用猜就知道怎么回事,定是崔氏在乔氏面前吃了亏气不过,等儿子回来,就向老三告状了。

卢明山这人确实有些自私,到底是生养自己的娘,为了给自己娘出气,便打了乔氏两巴掌。

乔氏从来是个不甘示弱的主,自然不会轻饶卢明山,两个人便闹腾了起来。

只是她现在可没功夫去关心这事,用罢饭后,下面几个小的都各自回屋歇息去了。

梅氏坐在炕上,小声的和丈夫说话。

她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卢明海,卢明海听后,沉默了许久。

“你也不要想太多,和杜家的亲事不是没成?

以后咱们注意些就好。

至于大嫂那边……”他顿了顿,道:“你若是不待见她,便不要来往了,但是有大哥在,也不要做得太过。”

梅氏道:“以前你总说我喜欢大惊小怪,这件事出来,看你怎么说。”

卢明海叹了一口气,目光闪了闪,“都是穷给闹的。”

梅氏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心有感触,卢明海道:“以后咱们给闺女挑人家的时候,多用些心事,多打听打听,最重要的就是人品,人品不好的,可万万不能要。”

“不光得人品,还得有钱!”

梅氏突然说。

有钱了,就不会动她女儿的歪主意了。

以往她和丈夫给女儿挑人家,总想着看重人品,家中条件如何并不重要,只要小两口有心,总能将日子过好。

如今看来,想过好日子,还得银子在后面撑着。

卢明海不愿媳妇越想越钻牛角尖,忍不住劝她:“好了,这不过是你的猜测,也不用想太多了,以后咱们给女儿挑人家时,注意些便成。

时候也不早了,早点歇息吧。”

这日,五郎从外面回来,玩得满身是汗,卢娇月给他打水洗脸。

他一面撩着凉水洗脸,一面兴致勃勃道:“我方才见前面来了好多人,大爷爷和三爷爷家也来人了。”

前面自然指的是上房那边,而大爷爷和三爷爷家则是指卢老汉大哥和三弟两家人。

卢老汉排行为二,上面有一个大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几家虽然来往并不频繁,但若是哪家办喜事的时候,另外两家都会出面帮忙的。

乡下人办喜事都是在自己家中办的,不光男方家要办,女方家也要办。

还要大办,有钱点的人家嫁女儿,请大家吃三天流水席,像大溪村这种小地方,大多都是摆一天,就在成婚当天那一日。

卢家这边自然也是要办,由不得他们不办。

说起来卢家在大溪村也算是殷实人家,嫁女儿不摆流水席,会被人说道。

所以卢家只能办起来,也因此,连着几日胡氏的脸色都不怎么好。

能好才怪了,办流水席要花不少钱,而收回来的贺礼不过是些乡下人自己种的菜,或是鸡蛋、尺头什么的,亏本是铁定无疑的。

尤其前阵子杜寡妇又来了卢家一趟,又从胡氏这里讹走了不少银子。

想起来胡氏就发恨,她真是前辈子欠这个妹妹和小姑子的,为了凑成两家的亲事,她前前后后贴进去多少银子,这些银子都是她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可不是大河里飘来的。

关键她还不能不给,她妹妹说的十分泼皮无赖,反正家里是没钱了,又要下聘,又要送聘礼,还要摆流水席,没钱可办不成事。

办不成婚事,卢桂丽自然不能嫁去杜家。

为了将卢桂丽嫁出去,胡氏机关算尽,又怎么可能毁在这临门一脚。

而卢家这边要出的银子,胡氏更是逃不掉。

一来分家的时候,老两口是跟了大房,卢桂丽自然也归大房管。

二来做妹妹的嫁人,卢明川这个做大哥的能不出银子?

大房代表的是卢家在村子里的脸面,所以他们不光得出银子,还得要办得体面。

因此,嫁妆银子、两家办流水席的银子,杜家那边下聘用的银子,都得胡氏掏。

胡氏掏得手直打罗嗦,关键她还不能抱怨,得笑着掏出来,才能显得自己大度。

表面大度,内心实则在咆哮的胡氏,看着自己荷包里的银子一点点的少了下去,不免就将二房给怨上了。

都怨二房,若不是他们突然要让杜家等一年,两家的婚事也不会拖延,婚事不拖延,自然就没小姑子什么事了。

没有小姑子要嫁人的事,虽家里还是供了尊大佛,到底是三家人一起供的,自家的私房银子也不会少,更不会发生后面许多事了……

到了如今,胡氏也不知道算计小姑子嫁出去,到底是对是错。

可甭管对错,她都得继续做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

可胡氏并不打算让二房的人轻松,她这里累死累活,出了银子还受罪,二房的人却一副无事人的模样过自己的小日子,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

也因此,当那个在家里素来说一不二的大姑子回来后,胡氏立马就上前诉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