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娱乐圈探花 开云种玉 2509 字 2022-08-21

等陶清风回到宾馆房间已经八点过了,苏寻给陶清风送了外卖上来。陶清风一边吃,一边听苏寻汇报一下近期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苏寻说到虽然陶清风的敬业通稿虽然帮他增加了一些粉丝上浮率,可前段时间的黑料渣滓也被人别有用心地又翻出来兴风作浪了。

每个上升期的小生都要过这一关,人越红是非越多。丽莎的建议是,不要走纯粹的黑红路线,网络舆论这一块的阵地还是要利用起来,反黑反造谣。言下之意是希望陶清风做些反应,给自己巩固一下当初改名字时书卷气的人设,免得微博只像个广告博似的转消息,人设就会模糊。

陶清风就问:“那要发什么呢?”

苏寻说:“小陶哥你有没有那种,比如片场小日记?对角色的心得?或者什么文艺小清新的鸡汤?”

陶清风默默思考了一下“鸡汤”是什么意思,迟疑问:“片场和角色理解……不是有保密协议,不能剧透太多吗?”

苏寻说:“可以说已经公布后的梗概,不涉及改编的具体情节就好。”

陶清风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厚厚笔记本,说:“这上面都是我的心得,不过好像有点多,微博是不是只能发140字?”

苏寻表情又裂了,他赶紧说:“可以发长微博的,但也不要发几万字那种。小陶哥你看看精简到三千字左右。主要表达你对角色的理解。也可以串点比较好玩的小故事,比如你怎么读原著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片段……”

陶清风点头道:“明白了,所以这是一篇‘散记’?你等我两炷香……咳,半小时。待会麻烦你打在电脑上发出去。”

陶清风就重新取出一个空白本子,摊开厚笔记本,开始书写。他写硬笔书法并不像毛笔那样熟练,但还是写得工整,而且有文字间架结构的功底,也非常漂亮。不过陶清风写的是繁体字,而且是从右向左,竖排的书写顺序。

陶清风写完后交给苏寻,苏寻已经见过陶清风写小论文时竖排繁体字的奇异习惯,一边用小笔电录入,一边问陶清风他不认识的繁体字,暗地腹诽:肯定是小陶哥跟严教授学的。历史学教授真是老学究。苏寻边录入他边读内容,不由得汗颜道:“小陶哥……你写的这个……是不是太深了点。我有些都读不懂。”

陶清风道:“是吗?我以为我已经简化通俗了很多,我再改得口语化些吧。”

陶清风又修改了一遍表达,苏寻勉强能读下来了。他编辑配了合适的图片,加好标题用陶清风的号发了出去。

看到那条题为《乾侠与东君——最近与最远的手足》标题的长微博。有发博提醒的陶瓷粉丝们,瞬间就占据了热评。她们现在已经不会再急忙嚎哭“看不懂”,而是纷纷转发时说“抢先马住学习教材”“阅读理解来了,学习使我幸福”“今天的陶哥哥依然英俊得像班主任”“不会写文章的导演不是好演员”等等啼笑皆非的逗比言辞。抢住热评的小妹妹们,真的一句一句边查阅,边在回复里疯狂打call。

以常人眼光来看,陶清风这篇混合着对原作理解,和为剧本新大纲背书的“散记”的内容还是蛮丰富,提到了很多原作有意思的细节:

“……原著中骆琅宁嗜茶,一直想在山坡上开几亩茶园,他对茶也有很深的鉴赏,写过《妙茶集》这种小册子。而原著的虞山海经过太湖的时候,曾感慨过那边的茶园风光是‘玉镜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片※’。剧版大纲中,这两人改编成兄弟,是能在原著中找到支撑细节的。”

“……再从‘酒’的渊源说起:原作中出现过酒星、酒旗、酒樽、酒垆、酒泉等意向。虞山海前期去一个江湖朋友家,尝酿的“纯粮酒”,被招待得很好。但是故事后期恰恰是这个朋友,写信诱骗虞山海去自投罗网。原作里写,骆琅宁不喜欢喝北国辛辣的‘金刀魂’,却在雨天买了一小壶南国小贩走私过来的‘春笋酒’。改编的剧情细节是不能透露的,但可以保证并没有脱离原著。两人都曾经把‘酒’当作避风港,也是个共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