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娱乐圈探花 开云种玉 2275 字 2022-08-21

《归宁皇后》这种题材的电影,票房能过亿,其实在同类型的片中,就算是及格了。何况它的成本管控非常好,仅仅演员片酬一项,就省下了大量的钱。

《归宁皇后》各位主演,只象征性拿了一点片酬。陶清风更是没有一点片酬。钟玉皎、张风豪、傅音这些人不缺钱,甚至不缺奖项,他们的追求层面是流传多年的名声。站到一个高度之后的人,不约而同想的都是名留青史。他们对片酬的多少,并不太在意。

沙洲和刘琦回自带大批粉黑流量,投资方看重他们的粉丝号召力的经济效益。他们自己则指望这个影片能冲奖,就算冲不到奖,也给自己的演艺生涯增添些口碑,所以经济公司也没有狮子大开口索要片酬。影后影帝都只拿了一百万。沙洲和刘琦回就象征性地拿了五十万。

因此演员片酬加起来不超过四百万,其他的预算加起来,电影成本控制在七千万以内,按照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只要票房达到两三亿,投资商们就不会亏钱了。

顾问团各位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陶清风一边默默听取汇报,他依然心绪不宁,时不时地看严澹,好在严澹坐的位置在他的侧前方对面,陶清风看过去也不显得突兀。而且其他演员看的最多的也是严澹——严澹在一群白发苍苍的顾问团间,实在是太扎眼了。

一眼看过去,通身的气度,还以为是什么省厅领导家的公子混进来了,但是他面前摆放的红色名牌,又确实点出了顾问团成员的身份,加上就算换到演员这一排来就坐,也并不拉低水平的颜值,只能让人感慨,这简直像是被上帝眷顾过的存在了。

“其实可以再乐观一点。”严澹一说话,立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了,原因无他,帅哥在这方面总是有天然的特权,何况他说的,也有条有理,“排片量除了开始几天和电影签的保证协议外,剩下的,影院会按照口碑来增减。我看了剧本,觉得《归宁皇后》这部电影史料虽然多,并不是单纯的堆砌,一部电影该有的张弛、节奏、高潮,都设置得很用心。就算观众没有读过史料,单纯作为一个故事来观赏,也能看懂。”

严澹对孟小丹点了点头,“并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难觅高山流水的那种调调。我们的视野比古人更广泛,哪怕取材相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故事。”

孟小丹赶紧低姿态地商业互夸一把:“那是多亏顾问团方向定的好定的早,师……咳,严老师还帮忙找了很多资料,真是太支持我们工作了。”

这个话茬却提醒顾问团的几位老先生,当初是如何调整了重心,对增加更多历史细节有信心……不就是因为对面那个,看着白净清秀,标准小鲜肉模样,却在水天影视城剪彩仪式上说得头头是道,做过很多功课的小演员陶清风么?

顾问团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就咳了两声,问:“陶清风同志,你也谈谈看法?”

陶清风骤然听到点他的名,视线赶紧从严澹那边收回来,他刚才也把汇报内容从头听到尾,虽然对于现代电影的发行方式,并不是很熟悉,但只是这种笼统的“谈谈看法”,他当然可以扬长避短,娓娓道来。

“好的,在各位老师面前,我这仅是一点鄙薄之见,还请老师们不吝斧正。我觉得就《归宁皇后》这部电影内容来说,首先充分地尊重了历史,非常值得肯定。第二,就故事性来说,历史上这段故事,也足够曲折和荡气回肠,选择作为电影素材并不差。第三,就剧本对白来说,孟小丹老师参考的史料主要是《天胜本纪稿》,这个最后成书编纂的虽然是《大兴史》作者刘汶,不过起稿的却是文华殿大学士欧直公,他的文字是非常质朴刚健的,所以电影对白有简约美感,也不因文害意。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至少在这些方面,是非常优秀的。其他方面我不太了解,就不说见笑于方家的话了。”

陶清风注意到那个常务副会长,在自己说起稿的是文华殿大学士欧直公时,眼神一亮。自己思忖着,这应该不算是破绽,在《大兴史》的前言里,刘汶很详细地把哪部分是哪位前辈所撰,都给罗列了出来。虽然自己并不是通过这个途径知道的——自己是在弘文局时,给欧直公打下手时就知道了。但陶清风也不担心常务副会长会怀疑,顶多就是和严澹一样,觉得他看书时记下来的细节特别多而已。

顾问团常务副会长点点头:“陶清风同志,对剧本选材和对白内容,很了解嘛。不过好剧本只是电影的一个方面,决定电影好坏的因素还是要综合来看。”

旁边一个顾问团员小声地提醒常务副会长:“陶清风应该还没入党,不能称同志。”常务副会长点点头,也小声说:“这个不难,回头提醒他一下。”陶清风看着他们窃窃私语,并不知道自己过后不久,就又会得到一重机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