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清和 来自远方 830 字 2022-08-21

若在平时,何寿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现在是什么时候?燕王正举旗造反,此举就显得大大不妥。

被燕王疑心,打上一个问号,注定何寿会离权利中心越来越远。

结果,沈瑄郑亨等人后来居上,五军之中,何寿连个副将都没捞上,只能在燕山前卫指挥同知的位置上继续接受考察。让何寿更加无法接受的是,不需多长时间,武力值连他零头都赶不上的孟十二郎,即将和他平起平坐!

何寿再不服气,有燕王压着,也不敢窝里反,只能对着南军泄愤。

作战更显勇猛,屡次立下战功,倒是逐渐扭转了燕王对他的看法,总算在靖难后期摆脱了同知的头衔,升了指挥。

也算是阴差阳错,因祸得福?

扩充了军队,搬空了半个大宁城的燕军,当真是鸟枪换炮,非昔日可比。

王旗之下,聚集起上万的蒙古骑兵和大量惯于战阵的边军,加上从宁王处搜刮来的火器,燕王底气很足,大手一挥,下令回师北平。

李景隆敢带兵去抄他的老窝,必须受点教训!

在大宁城中立下大功的孟十二郎,途中经常被燕王召到身边说话。燕王同诸将商议作战计划时,他也有幸旁听。

在燕军中,孟清和的地位再次悄然发生变化。

不再只因世子对他的赏识,而是直接来自于燕王,最大的大佬。

大家可以不买世子的账,却不能无视燕王的态度。

同级和下级自不必说,连指挥一级都开始同孟十二郎称兄道弟。面对这种情况,受宠若惊不至于,小心应付却是必须,孟清和也算驾轻就熟。

张玉正在北平外围防守要地,身为副将的沈瑄和郑亨暂代其指挥中军。

郑亨不只一次在沈瑄帐中见到孟清和,眼见沈瑄对孟清和照顾有加,不免思量,沈瑄此人着实不凡,或许非是有意,但孟佥事得王爷赏识,感激于沈瑄往日的帮扶,必定有所回报。

必须承认,郑亨得出的结论也代表了军中大部分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