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

他和先帝是双生子,年幼的时候就被送到巫山的镇国寺庙华音寺落发修行,不问朝廷。

悟觉大师和先帝的生母孝仁皇后与显帝乃少年夫妻,因嫡长子生而带发冠、三岁被立为太子,而一起出生的幼子却因为皇家惯例而被送走,这让她对幼子十分愧疚。

是以悟觉大师虽在巫山出家,但一直受到了极好的照顾,在华音寺辈分极高,受人尊敬。

早些年他也秘密往返于天京和华音寺,以解孝仁皇后相思之苦。

梁皇族寿元不长,唯有悟觉大师长寿,是以先帝西去多年,陛下和诸位亲王都已老去,悟觉大师依旧在华音寺颐养,虽不能被众亲王称一句皇叔,但确是实打实的皇族。

与太后对待诸王都很亲近不同,悟觉大师对陛下、对祺王靖王等亲王并不亲近。

若不是这几年陛下受梦靥所扰,每年冬天都请悟觉大师进京,先帝驾崩之后,他几乎不再与京中联系。

虽然悟觉大师对他们一视同仁,但年少时的李祈熹就觉得,以皇叔这等出家人看来,应当是最喜欢心地善良的人。

李祈熹也不得不承认,在兄弟几人之中,诛杀妖魔最多的要数李祈裕,但要说谁的心最纯粹的,应当也是李祈裕。

相比于遥远的天京,平武和云水同在北境,从地域上来看还是比较近的,所以李祈熹听父皇和皇祖母的嘱咐,让同胞兄弟裕王多多看顾孤身在华音寺的悟觉大师。

没有得到悟觉大师的回应,李祈熹也暂时没有说话,他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单单说了这么几句,就已经感觉到困顿不堪,后气无力。

——他的身体已经衰败到如此程度了……还能为活下去的人做些什么呢?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李祈熹仔细想想,李景循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何尝不是他这个做父皇的,一手造成的。

他给了他们所有人希望,却总也不让这些希望成为真实。

他们一直在猜忌,一直在抢夺,一直都在视自己的血脉之亲为仇敌——就好像当年的他,祺王,靖王,和已经殁了的幽王、肃王……

祺王手上的“天雷”似乎不多了,所以迟迟不敢贸然前进,但靖王却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更厉害的“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