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起初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与立储有何关系,是仔细想过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召纯臣回京,恰恰是陛下动了立储念头的预示——他不想让任何人左右自己的判断,也希望身边的臣子能只听命于官家,不随意“勾搭”皇子。

——可若是真如大家猜测的那样,父皇从那个时候就动了立储的心,又何故迟迟做不了决定,以至于发展到现在这般地步呢?

李景循有时候会想:要是父皇早些做出决断,让太子之外的人也早些断了念想,或许他们兄弟就不会走到今天这般你死我活的地步。

但他没想过的是,就算梁帝真的早就选定了一位继承人,只要新帝一日不坐上那个位置,曾经离那个位置同样很近的人就永远不会甘心和放弃。

或者换句话说,哪怕新帝坐上了那个位置又如何,旁的人就能彻底死心了吗?

如果这样就彻底死心了,那如今靖王和祺王的行为,又如何解释?

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更何况他们争的是这世上最至尊的位置,但凡有些希望,就能引发无穷无尽的渴望。

“既然王家人要大夫,就给他们大夫,王季早些好起来,就再也推脱不得了……你让御医局送个御医去刑部大牢,好好帮王相看看!”

李景循逼迫王相不成,却到底不敢像杀其他大臣一般直接杀死王季。

这位曾是帝师,连陛下也得尊称他一声老师,就像李景循至今不敢弑君一样,他同样不能直接拿王相开刀,于是只能构织王相里通外贼的罪名,将他举家拿下,再慢慢想办法清算。

其实一开始循亲王是打算送王季到诏狱去走一走的,但像诏狱这种地方,还不是人人想去就能去的。

没有陛下的明旨,就算是太后或者太子都无权将王相这样的重臣下诏狱。

李景循虽然逼宫成功,但到底还没有真正登上皇位,是以也没有这样的权利。

于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王相一家人送进了刑部大牢,以王季自身性命还有全族人的性命和声誉为要挟,逼迫对方早日“识时务者为俊杰”地为他拟诏。

在李景循看来,他已经做出了如此的退让,如果王季还继续这般冥顽不灵、依旧不愿意为他效命,那就不要怪他狠心,来个先礼后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