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51章 冠礼

那执夷时不时用毛茸茸的爪子拨弄一下本体系在后面的带子, 看上去有些呆呆的, 一副虽然等得很无聊但还是乖乖待在那里的模样。

林彦弘想,若不是李景殊与他的魂现“体型”差别太大, 那个大家伙很可能会像景熙的执夷幼崽一样,抱着人的腿蹭来蹭去,想甩都甩不掉。

大概是因为想到了小景熙和小执夷, 林彦弘虽不能表现出可以看见那个庞然大物的样子,但对身体孱弱的李景殊的态度总会缓和几分。

——祺王胜了,这位三公子已经落入“敌营”,不一定能享受胜利的果实, 但祺王败了, 他却一定是“乱臣贼子”, 人人得而诛之。

林彦弘观察几日, 发现李景殊心态十分平和,并没有丝毫被父亲抛下做弃子的自怨自艾,甚至有份求仁得仁般的坦然欣慰。

他留在西沧,对西域的每一块地方都如数家珍, 对边境的每一层关卡都了若指掌,仿佛把整个舆图都牢牢记在心里。

林彦弘新少年成名,一直被别人称作天才,但他自认不过重活一世,比同龄人多读了几年书,也比较刻苦,这才勤能补拙, 争了上游。

他是亲眼见过名符其实的天才的,其中最让林彦弘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青桐书院的瞻河先生。

瞻河先生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凡是看过的诗句只要诵读几遍就能记住。

哪怕是那种艰深的古卷,只要瞻河先生能够读懂其内容,背诵下来只是时间问题,有时候旁人可能要花上数月才能弄清楚的东西,他很快就能整理出条理。

林彦弘为林佟氏守孝回到青桐书院的时候,为了让他能够不落下进度而影响接下来的科考,瞻河先生特意给他“开了小灶”,亲自督促他做学问。

林彦弘做的文章,自己都未必能完全背下,但瞻河先生却能记个大概,偶尔还能做出“上次你做的那篇,词句虽然不够丰满,但立意极新,我很喜欢,这篇文字是进步了,可惜立意略逊一筹”一类的点评,显然是把林彦弘做的文章都记在了心里,常常令林彦弘惊叹不已。

不过林彦弘发现李景殊的“过目不忘”和瞻河先生过目不忘的本事还略有不同。

瞻河先生的过目不忘主要表现在对文字的记忆上,但李景殊的,却是重在对地形地貌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