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尤其是林彦弘,不像韩齐和赵广颖在拟写朝中文件,而是跟着几位老大人在院中编修史记,不要说陛下了,就是掌院的翰林学士,一个月都难得碰到几面。

梁帝想起他们,完全是巧合,他正与王相等人交谈,偶尔跟他提及青桐书院,自然又说起了同样出自青桐的林小探花。

再加上他最近与悟觉大师见面,也提及某人,所以看到绘有佛教故事的宫灯,就不禁想见这孩子一面。

随着年纪增长,再加上年前大病一场,李祈熹虽不愿承认自己已开始步入暮年,但潜意识里却喜欢看些新鲜、青春的人事物。

最近他极其宠爱年纪小的嫔妃,刚刚借着年节给两个嫔提了位份,太后原本有些异议,但梁帝坚持,她也只能作罢。

皇子这边,他也开始亲近年岁偏小的小皇子,倒是有些不待见几个大的,连带着贵妃、淑妃那里也不怎么去了。

元宵赏灯,身边跟着一众老臣,好不容易看到三个年轻的,李祈熹的心情瞬时好了许多,极其亲切地叫他们三人就近了说话。

照例,他先跟韩齐和赵广颖说了几句,关心了一下他们在京中的生活,然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年纪最小的林彦弘。

原本林彦弘以为陛下也会如刚刚那般,问他几句,他也做好了腹稿,准备回答,谁知道梁帝开口却道:“朕听华音寺的高僧说,你年幼时曾去巫山还愿?”

林彦弘没想到今上会提及此事,料想是悟觉大师主动跟陛下说的。

之前他只是云水一个学生,就算有幸跟悟觉大师相识,但还不至于入官家之耳,如今他已入朝为官,他在巫山发生的事情,迟早会被陛下所知。

林彦弘猜想,悟觉大师应当是怕陛下有所猜忌,所以干脆主动提及,把他的事情当成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来说,反而显得自然。

想到这里,林彦弘拜而道:“回禀陛下,臣幼年体弱多病,家母曾去巫山祈福求愿,后臣平安长大,遂去巫山代家母还愿。”

李祈熹显然已经听过这段故事,闻言还是有些感叹:“慈母之心,甚是感人肺腑。”

陛下开口,众人自然附和,一时之间,气氛倒是热络了起来。

听众人言毕,李祈熹对林彦弘道:“林卿之母,赴千里祈福,全凭拳拳爱子之心,朕甚是感动,林卿代母还愿,反哺父母,亦是孝善纯良之行,值得嘉奖……封赠林齐氏六品安人,记册入史,广为传之。”

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