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慕霆 雨虹 1204 字 2022-08-21

这也许就是珍珠那种洁白朴素的本质,总让人联想起尊贵和高洁。

在《大清会典》中对官员们的“礼服”和“盛装”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除了“蟒袍”、“补褂”、“顶珠顶戴”、“花翎”之外,还有“朝珠”用以区别官员们的身份地位。

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在重要的朝会及行政活动中佩戴朝珠,而且选用的朝珠从颗粒大小到质地用料都有明确规定,如有僭越,就是“大不敬”之罪。

轻者革职罚俸,重者抄家充军。

而象颗粒如此巨大的“东珠”朝珠,就连皇帝平时上朝也不可以轻易佩带的。

只有在“登基”、“大婚”、“元旦”、“郊祀”、“谒陵”、“万寿”、“大朝”的时候才可以佩戴。

甚至在“皇室亲贵”、“妃嫔皇子”的盛装朝冠上,也是以“东珠”的数量和大小来区分身份等级的。

皇后的朝冠上就可以佩戴十三颗“东珠”,皇贵妃就只能佩戴十一颗,贵妃就只有九颗了,妃有七颗,嫔有五颗,以下贵人、答应、常在皆不准用。

可见“东珠”的罕有和珍贵。

记得“故宫博物院”设在“宁寿宫”的“珍宝馆”中就曾经展出过一串清代皇帝大朝时配用的“东珠”朝珠,还有一顶“孝圣宪皇后”的冬朝冠,其顶结帽花上就缀有十三颗“东珠”,那些“东珠”的质地和大小,都赶不上我和霆现在看到的这条项链上使用的“东珠”好。

清朝赫赫有名的“唯一飞翔在金龙之上的凤凰”——“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晚年地位至极尊隆的时候,在自己接见外宾和平时最喜爱穿戴的服装上非常讲究。

在她“两把儿头”的钿口上,也是选用了“状如鸽卵”的七颗“东珠”。

现在清史档案馆和许多有“清史陈列”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孝钦显皇后”晚年的照片。

在这些非常珍贵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到鸽卵般大小的七颗“东珠”排列在那位老年贵妇的头上,这真的是非常罕见的景象,也许历史上也只出现过这唯一的一次吧。

当然,“东珠”除了它稀世罕有、灿然生辉之外,能让它更显名贵之处,还在于它独特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都对珍珠的药用价值有非常详尽的记载,而在淡水珠与海水珠中,以海水珠为上品;在众多的海水珠的品种中,以“南珠”、“东珠”为上品,尤以“东珠”最为第一。

在清代的《太医院脉案辑录》、《御药房档案》、《内起居注》等好多文献里,都有关于使用“东珠”入药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