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现在是早上七点钟,距离电影开场还有一个小时。

这张电影票,是前天有个长得很漂亮的小哥哥给的。

那个人穿的“山青水绿”,带着十几张电影票走到了菜场旁边他们住的小屋子里。

这个小屋子里住着的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他们都是这几年陆陆续续从家乡逃难来的。也有一部分的本地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父母,流落到了这里。

不管是怎么来的,现在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庄老三的徒弟。

庄老三是这片菜场和附近几条马路的老大,七十多岁的年纪,一脸皱纹,用上海话说,就是“老的烧不酥”了。

据说年轻的时候,他是上海滩曾经叱咤风云的梁老大的结拜兄弟,很是风光过一阵。

不过现在也就是个擦皮鞋的“皮鞋帮”的老大,还是他自封的。

“梁老大走了之后啊……梁少爷说要把我带到苏州去,说要供养我,给我养老送终呢。梁少爷你们晓得伐?现在在苏州开纺织厂和制衣厂的那个大富豪……超级有钱人啊。”

通常在喝了几杯酒之后,庄老三就会开始吹嘘“当年勇”。

“我是不肯的。我庄老三,十八岁从乡下来到大上海,我刚下了船,看到黄浦江边的那尊长着翅膀的外国娘们的雕像,我就发誓:我这辈子就是死,也要死在上海,我绝对不要离开这里。所以,我死都不会走的……”

一开始,他们这些小徒弟也都听得津津有味。不过听多了之后,晓得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也就没小时候那么认真,嘴里“嗯啊”“嗯啊”应付两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但是只有两个人,不管庄老三的这篇“醉话”被反反复复多少次,都会不厌其烦地听下去。

这两个人,一个是他四毛,还有一个……就是死了一个月的三毛哥哥。

四毛小的时候不叫做“四毛”,就像“三毛”在被庄老三收养之前也不叫“三毛”一样。他们是被收养之后,被庄老三按照年纪一个“毛”接着一个“毛”被排下去的,不分男女。

在他被庄老三收养的那年,大毛已经死了,据说是因为偷东西被红头阿三抓到警局后打死的。

二毛哥那年也离开了他们,他说擦皮鞋,一辈子就这样,没希望的。他去码头上找活去了,要“混出个人样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