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公输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1780 字 2022-09-17

所以,赵无恤最为重视的,还是“攻金之工”,其中包括将铜锡按一定比例混合冶炼的冶氏;负责制作铸模和铸造的铸氏;做铜剑的桃氏;做骨、青铜箭簇的矢人;最后是做耒耜等农具的段氏等五个工种。

这个攻金之区主要出产铜锡产品,或是兵器,或是工具,或是农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也是带动整个匠作坊,乃至于农业运行的基石。

对于冶炼技术的改进,赵无恤前世一个门外汉没也什么好的思路,他只能给工匠们提供一些不知是非的建议参考。

目前能大刀阔斧变革的,主要还是农具的形制,计侨等人来鲁国西鄙时,也把画在简牍上的农具式样带来了,照葫芦画瓢即可。在锄头、犁将古旧的耒、耜取代后,农业效率会提高不少,但需要的金属也成倍增加。

所以,攻金之匠们也面临着瓶颈,那就是原料和燃料的缺乏。

公输克忧心忡忡地说道:“甄、廪丘不产铜锡,而烧炉的柴木也不够,如今攻金之匠们只能修补少量兵刃,不足大量铸造新器……”

这就是从太行山来到河济平原后的麻烦所在了,比起自然资源丰富的晋国,这儿多半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土地之下缺少金、锡等有色金属。

“木材的话,暂且从青山砍伐,或者越境去濮水以南的历山一带,此外我记得郓城有不少石涅,大野泽边也有许多林木。”

如此一来,赵无恤对郓城这块宝地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了。

“至于铜锡方面,目前别无他法,只能通过陶邑的子贡,从吴、楚购置一些。”

春秋时虽然北方青铜文明鼎盛,但产铜地点却集中在南方,只有晋国、秦国的中条山、霍山、崤函,以及鲜虞北燕等地有少数出产。至于齐鲁,一直是很匮乏的。

当年周昭王、宣王伐荆楚、伐南淮夷,目的也是为了打通铜路,掠夺这种战略资源铸造兵器和礼器。到了春秋时,《诗鲁颂》曾经歌颂过:“憬被淮夷,来献其琛,玄龟象齿,大赂南金”。这里所说的南金就是铜,和玄龟象齿并称,可见对于中原人来说,这是极其珍贵的物品。

北方不仅少铜,尤其少锡,依旧是吴、越之地的金锡为一种美材被中原人称道,晋国在和吴国结盟后有了铜锡的来源,也是与楚国维持争霸的必须条件。楚有汝汉之金,管理十分严格,吴国的铜锡产地则集中在大江两岸,通过徐地、宋国和北方诸侯贸易往来,陶丘正是交易的中心。

所以赵无恤在获得领邑后,越发觉得自己提前在陶邑铺开局面是很有必要的,除了钱帛外,一些本地稀有资源的获取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他设想,若是能夺取郓城和大野泽,就可以从水路和陶邑联通在一起,运输效率将翻上数倍。

他最后说到:“除了从铜锡的来源上打主意外,汝等也要多多研制冶铁锻造之法,我听说鲁国颇多出铁之山,比铜锡更容易获得,先用来制作农具,慢慢改进技艺。”

……

接下来巡视的是远离明火的“攻木之工”。包括负责都邑的测量和营建以及沟洫类水利设施和其他土木建筑的匠人;制作弓体的弓人;制作殳、矛、戈、戟等兵器和农具之柄的庐人;制作马车车轮和车盖的轮人;制作马车车辕、车厢的舆人。

匠人营国,是工匠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工种,这个工匠区便是他们重新拓展修建的。未来的加固城邑,增修沟渠,乃至于赵无恤心中隐隐有想法的河、济、濮短程运河,都需要他们参与。

而弓人也受到了赵无恤的巡视,他对他们的要求是,在明年之内娴熟制弩的工艺,弓体的煣制也不能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