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内阁的权力到底能有多大,基本就要看票拟被参考选用的程度有多大了。毕竟票拟只是一个对奏折进行批阅时仅供参考的初步意见, 真正决定到底要不要采用的还是天子。而大启的天子, 把这个决定的权力,下放给了司礼监的宦官们。

有非常厉害的首辅时,蓝色的票拟内容, 几乎会全部直接转换为最后的朱批结果。但也有时候内阁写的意见,司礼监会一字不取,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说,内阁有议政权, 而司礼监有决策权,

皇帝是最后一个环节, 他会负责审阅一定量的票拟和朱批,在池宁看来就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也就是传说中的自由心证。

奏折被天子看到了,你的处理结果到底有没有夹带私货,一目了然。

当然,有些天子明明看到了不对劲儿的批奏结果,也有可能会听之任之。好比上辈子的闻宸,因为他看不懂这里面内阁和司礼监的博弈,索性就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不管了;也好比对宦官或者对某阁臣更加信重,明显存在偏爱情绪的皇帝。

总之,整个流程差不多就是:内侍先负责接收各地方的奏折 送到内阁票拟 再送到司礼监朱批 最后皇帝可看可不看地宣布执行。

看出问题了吗?

一旦内阁无法压制住司礼监,或者皇帝给予了司礼监更大的权力,那么司礼监是完全可以架空内阁,成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一言堂的。

当然了,如果皇帝给予了内阁更大的权力,那么他们也是有可能架空司礼监,把司礼监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抄写机器的。

尚尔对于池宁和自己在人事调动上的操作,基本就是直接越过内阁,独立完成的。

这里倒不是尚尔监守自盗,省略了票拟的一步,而是在奏折刚被送入宫里的时候,就会进行第一步的粗略筛选。宦官们会把奏折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出个轻重缓急,好比池宁回京时对天子的拜帖,也好比各地单纯的请安折、上报祥瑞的折子,这些就完全没有必要经过票拟。而人事变动,也在司礼监的特权范围内。

外朝官员的升迁降职,好歹还有吏部的共同参与;内廷宦官的调动,那就完全是司礼监的私事了。这也是为什么同为十二监,司礼监的掌印可以成为所有人的头的原因,他掌握着你未来的升迁之路,你说你怕不怕?

池宁现在掌握着的,就是这样可以一念决定别人在天堂还是地狱的庞大力量。

皇帝不能上朝,也就没有了监督的环节,司礼监和内阁直接就是最高的权力机构。人人都想巴结上池宁,让他动动神奇的小手,同意了自己的某个奏折。

但大人物的生活,和池宁当初想象的,却有那么一点点出入。

是,池宁现在是大权在握了,每天也生活在了他一直向往的权力争斗之中,但……没有人告诉过他,有些权力斗争不仅不刺激,还特别地鸡毛蒜皮啊!

首先,池宁需要机械地处理一堆又一堆的重复工作,池宁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一遍看奏折,一遍下达任务的一心二用技能:“告诉镇南巡抚,他要是再上这种一个奏折里有八成内容都是在请安、拍马屁的折子,就让他给我从他的位置上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