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第 78 章

赵琛看着他想,这话要是叫蔡御史听见了,下一回再上书就该秉笔直谏说长公主与靖北王言行狎昵了。

也不对,依蔡御史的脾性,或许会说他举止不端,再指着萧远鼻子骂无耻。

赵琛笑了笑:“王叔想听?”

他换了称呼,笑意也未至眼底,萧远却像是什么都没有察觉:“殿下是要谢我么?倒不必如此。”

赵琛看他,萧远继续道:“若果真是要谢我,殿下不若迁去公主府?”

大内守备森严,萧远留宿的时候还勉强能如柔仪殿,这样也是千难万难,更不要说从宫外进来,宫墙若有那么好翻,历位帝王怕是难得安眠。

赵琛毕竟不能常出宫,七夕之后他只在公主府宿了一回。这确实是个问题。

但他没有回答,只是说:“明日娘娘在庆寿宫摆宴,王叔莫要忘了。”

“晚宴?”

赵琛一眼看穿他在想什么,肯定道:“晚宴。”

宫门落钥之后轻易不开,若散宴晚些,怕是要留宿。

萧远显然是很满意这个答案,向赵琛探寻太后的喜好:“不知太后娘娘喜欢什么?”

“……你问这个做什么?”

“自然是讨好一二。”才好上门求娶,这句他没有说出口,微顿之后解释,“长辈相邀,登门拜访,自然要备礼。”

赵璟喊他一声王叔,生生给他抬了辈分,这样一来萧远便是和太后同辈,算哪门子的晚辈?

“你送什么她都不会满意。”

萧远显然也不是真的在意太后会否满意,一副轻佻纨绔样:“那殿下喜欢什么?”

赵琛冷笑:“喜欢你离我远些。”

萧远走后,赵琛将文德殿内伺候的人都传了来,他平日里大多在偏殿,并不很大,几十人站开便不余多少空间。

太监宫女们到时,赵琛也站在长案之后,他在写字,而后一连写了半个时辰,期间不过随手指了一人研墨,一人晾字,一人铺纸,一人倒茶。

除此之外未发一言。

最后一笔落下,赵琛收了笔势,端详片刻,放下笔随意挥手:“散了吧。”

仿佛他叫人进来只是为了让人看他写字,下头的人却愈发惴惴不安,赵琛叫人退下却还有一人因要伺候他净手留在殿内。

这样近身的事原也轮不着他,只是不知为何,殿下身边得用的女使今日都不在。

王太监接过赵琛递来的帕子,便也准备退下,却听赵琛唤道:“王都知。”

能在文德殿伺候的都不傻,赵琛今日所为够叫他们揣摩许久,揣摩明白的谨言慎行,不明所以的战战兢兢。

下头的人不傻,领头的更不傻,他自然明白,赵琛独留下他不是为了净手,当下将头埋得更低,姿态十分恭谦:“殿下。”

赵琛点头:“娘娘说你善书,你看我这字写得如何?”

赵琛知道文德殿里伺候的人有许多是太后排派来的。她也并非是有意安插,但既然是她派来的,需要的时候问些话并不难。

赵琛先前有意透露他与萧远的关系,太后应当已经知道了并非是萧远迫他,如今观她行事,依旧是不接受。

既然试探完了,那这文德殿还是向着他才好,太后不至于害他,可毕竟他们眼下有分歧。

王太监并未刻意吹捧,或者说他吹捧得没有那么刻意,仔细端详之后才赞道:“殿下之字气势磅礴而笔落无锋,奴婢斗胆,观字如观人,这字便有如殿下,胸有丘壑而心怀仁慈。”

赵琛不置可否:“那这字,王都知可能临?”

王太监一时分不清殿下是什么意思,他虽然在文德殿伺候,但是平日里接触不到什么重要文书,他的字可以让他被重用,也让他受防备。

他快速分析利弊,思索应当如何应对。

若说可以,方才他夸殿下的话岂不是白夸了?若说不行,那叫他进了文德殿的技艺起不成了假的?

百般衡量之下,临摹出来的字只得七八分像,他放下笔,愧然道:“奴婢无能,殿下之字,可得形儿难得神,若要有其间九分神韵,还需勤练。”

“九分?”赵琛道,“余下这一分,便不可得了么?”

王太监跪下叩首:“奴婢无能。”

赵琛似笑非笑:“都知过谦了,这本事已是难得,起来吧。”

王太监小心觑着他的神色,不知这一关过了没有,他会写字,但并不希望只写字,加之掌权者的多猜忌,他便有些收敛,只是殿下似乎看穿了。

他一时间也不知是否弄巧成拙,犹豫着是否要再解释一二,赵琛却叫他退下了,心中便愈发惴惴。

王太监端了那净手的铜盆出来,仔细揣摩赵琛今日的意图,殿下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观众人之态也知殿下此举意在敲打。

只是不知是何人犯了忌讳。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靖北王,见过殿下与靖北王相处的人都知道他们关系不简单,但还是那句话,能到殿下身边伺候的便没有蠢人,殿下与靖北王在文德殿如相处不会被外传。

除非原本就是外人埋在这的眼线。

是谁?

这个人并不难猜,除了太后,没人有这个能耐。这样一来殿下传了人,却什么都不说也能解释得通了。

不说是因为不能说,殿下与太后感情深厚,这样的防备自然宣之于口,二来这样的小事,哪里有主子开口的道理。

殿下身边最得用的女使如今也不在,正是缺人的时候。想明白这些,王太监便知道该怎么做了。

殿下不能说的话就由他来说,这是他的机会。

黎明时分下了场雨,今日天气便凉了些,至晚间又有些风,赵琛特意叫人给赵璟添了衣裳,才带着他往庆寿宫去。

今日太后在庆寿宫设宴。

这晚宴虽说目的在于萧远,倒也并非只请了他一个,不论做什么,总离不了体面二字。一同受邀来的还有太后娘家——长信侯府诸人。

十余人都在一张桌子上,确实是个家宴的样子,用的是大圆桌。说来这还是天香酒楼最先开始用的,太后同秦国公主结了梁子,平日里便也不爱用天香阁的东西,今日倒是破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