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 75 章

七夕这日,吴国公士早早入了大内,赵琛先前送了香囊过去,吴国公士一眼就看出这不是他自己做的,倒也么有多说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了。

赵琛真不愿她也不能强逼。

武宗子嗣不丰,赵家人还是多,皇室要个排场,不论什么时候都能摆起来,今日宫中女眷不少。

大抵京中未嫁的宗室女都在了。

赵琛并未关注此事,同往日一样到午间去崇政殿接赵璟。今日是周瑞麟在,赵璟最喜欢裴珩,不过周瑞麟讲故事也很有趣,今日七夕他自然而然讲了些应景的。

正说到七夕灯会赵琛便来了,周瑞麟自觉告退,并向赵璟道别:“微臣明日再来。”

赵璟显然是很没听够,但赵琛在他也不敢多闹,眼巴巴看着他,赵琛像是没看出他的意图,对周瑞麟说:“今日街上热闹,亦昭不必回翰林,自去走走。”

周瑞麟笑意更甚:“殿下知我。”

周瑞麟爱热闹,即便赵琛不开这个口,他今日多半也不会再去翰林院。

他走了,赵琛才向赵璟解释:“今日去庆寿宫,同娘娘一道用膳。”

所以才没留周瑞麟。

这流程赵璟熟,应了一声,仍旧是有些低落,赵琛抱起他:“先生可留了课业?”

赵璟正经拜过师可以喊做老师的只有太师和太傅,但赵璟同他们并不亲近,也只称作太师太傅,赵琛为他安排的几位先生才是教他最多的人。

先生们按照赵琛的吩咐,每天都留了习作,赵璟闻言点点头,更低落了。

赵琛说:“早些做完,今晚咱们出宫去。”

赵璟一下子眼睛就亮了。

到庆寿宫赵琛才觉出些不同寻常来,人有点多了,他本以为这些女眷不过是来宫中向太后请安,现在却都留了膳。

这显然不是吴国公士的意思。

来的都是未嫁的女子,若非都姓赵,这样的阵仗,赵琛甚至怀疑太后是在操心他的终生大事。

赵琛这样想也真这样说了:“这样大的阵仗,娘娘莫不是要给人相看呢?”

未曾想太后果真点头道:“你同靖北王走得也近,想来也知他脾性,今日宗室适龄之女都在这,你瞧着可有相配的?”

“……您这是要给他赐婚?”

太后直直看向他,半晌,笑道:“琛儿处理政事井井有条,却不知拉拢人心呢。靖北王常年在外征战,京中并无亲族,还是要有个知冷暖的贴心人才好。定下了人,我再留在身边教养赐她出身,凭他再高的身份,公士总是相配的。”

赵琛本是拿自己的亲事,不是作为公士,而是赵琛的亲事试探太后,不想这本就是太后的试探。

萧远看上的人是他,太后明明知道这个,却要他为萧远选人,太后在用萧远的亲事试探他的态度。

她知道了,或者,至少是起了疑心。

除非是两情相悦求到他头上,不然赵琛并不乐意指婚,但这是很常见的政治手段,赵琛不能确定她是猜测还是真的发现了什么,不动声色:“靖北王喜怒难辨,我如何知道?”

话是这样说,赵琛还是指了两个人:“先叫她们见一见人,若是不愿便也罢了。”

或许是自小充作公士,他虽是男子,却向来同情女子,太后也清楚这一点:“这是自然,佳偶难成,若成了怨侣反倒不妙。”

太后并未将他的话放在心上,女子总是要出嫁的,能决定自己婚事的不多,除非有了心上人,不然萧远才貌俱佳,如何看都是良配,不会有人不愿的。

这只是个饭后的小插曲,赵琛指了人,太后就没再提。

赵璟记挂着晚上出宫的事,连饭后的小憩都免了,站在书案前写字,粉雕玉琢的小脸上愣是透出几分肃然来。

赵璟年纪小,周瑞麟虽留了课业却也不多,他认真临摹完之后时辰还早,在文德殿赵琛眼皮子底下玩了一会儿孔明锁,一直到日薄西山,赵琛才起身,叫人带赵璟去换衣裳。

既然要出宫,索性晚膳也在外头用。赵琛叫人提前打点好了,他们今日就在寻芳楼沿街的包间,临窗而望,游人如织。

天色还未完全暗下来,街上已是点了灯,待他们用完晚膳再往下瞧,灯火如龙一眼望不到头。

周瑞麟描述起来绘声绘色,却也难有这样直观的震撼,赵璟兴奋地喊着要下去。

其实这样的景他见过的,正月十五他还在城楼上看过,不过小孩子么,玩多少次都不会腻。

赵琛带着他下楼去。

今日他们没在御街上,这样的日子御街自然也是挂满了灯,不过并非百姓自发,因而显得有些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