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 53 章

萧远着重强调了文武双全,在他面前还真没多少人担得起武字,周瑞麟也说得上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武之一字却比不得萧远。

自然的,放眼整个大楚也不见得有人能同萧远一较高下。就是不知道他哪来的底气,站在集英殿,在一干进士面前用文武双全形容自己。

他是靖北王,没有人反驳他。朝中众人都见惯了萧远如此,几位新晋的进士在这还没有说话的分,都低头不语,暗自推敲如今大楚这几位掌权者的关系。

赵琛看向萧远,萧远方才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他,此时赵琛回望正对上了他的视线。

萧远眼中犹带笑意:“我说得可对?”

赵琛收回视线,波澜不惊:“不劳王叔费心,”他看向赵璟,“官家可做好了决断?”

赵璟的话听来有几分荒唐,但正如萧远所说,即便年纪尚小,赵璟也是一国之君,说话自然是要作数的。

他既然定了周瑞麟是状元,周瑞麟就是状元。

赵琛并无责怪之意,赵璟的眼神渐渐坚定起来,伸出肉乎乎的小手先后点了二人,龙椅旁的内侍即刻便唱道:“沂州苏明远,潮州梅克愚。”

听到潮州二字,赵琛不免多看那人一眼,潮州偏远,历来也没听出过什么状元,别说状元了,进士也不见得有几个,如今出了一个梅克愚倒很是难得。

治学有道也是官绩,那潮州知州向来也能以此往上走一走。

梅克愚蓄着胡子,大约时常皱眉,即便此时尽可能舒展,他的眉心还是有一个不浅的川字,那苏明远看着比他面善许多,无怪乎赵璟选了苏明远。

皇帝钦定了三甲,之后的排序便交由其他考官。

下头站着的新科进士们都几不可查地松了口气,君要臣死,臣尚且不得不死,皇帝行事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若是他们的名次也由圣上钦定,那此番殿试比的便不是什么才学,而是相貌了。

殿试过后,新科进士们大多进了翰林院修史院当差。

时已至暮春,赵璟要正式开始进学,太师那日当众提了此事,便是有意要亲自教导。

他是太师,先帝时这算是个虚职,到了赵璟这,便是实实在在的帝师了。

官家进学乃是大事,司天监排布历法,择了良辰吉日,赵璟便在垂拱殿拜了师。

不光是太师,还有太傅。他们并不只是挂一个名,而是真的要给小皇帝授课。

他的目的也不难猜,周静如今愈发向着赵琛,太师如今是德高望重,但若官家不敬他,旁人算得了什么?

只是太师事忙,太傅又年高,二人均是一旬来一次,平日里讲学大多是翰林学士。

赵璟的年纪,任谁来教都是绰绰有余,关键便不是学识如何,而是赵璟喜欢,赵琛信得过。

赵琛大手一挥就将赵璟亲点的状元郎划了进去。

周瑞麟蹭起初游学,见多识广,又风趣不刻板,赵璟果然很喜欢他,他喜欢,周瑞麟就成了给他授课最多的人,隔日便要入宫来。

除了周瑞麟,还有些旁的人,司天监少监卫明也在其中,赵琛请他来教算学的。

赵琛不信鬼神也不信玄谈,但他确信司天监之人的算学应当不差。

从赵璟进学开始,赵琛就将议事之所改到了文德殿,如此一来,官家在崇政殿,长公主在文德殿。

赵琛此举,一来是为了召人议事更方便些,二来也是将自己与皇权分离。

从此以后,政令便是出于他赵琛之名,而非赵璟。执政时彻彻底底地掌权,将来还政也干脆利落。

赵琛放下奏折,内侍便来替他收起,顺带这维了一句:“殿下这一手字当真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