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 28 章

大楚税制,百姓纳税大多是纳物,如麦、粟、稻等,若种的是无法纳物的果蔬或是种桑麻也有直接纳银子的。

各地府衙收了税送入京中亦是以物为主,也兼而有银,这才有了大量的“运粮损耗”。

如今改制,便是改了这一条,今后各路上税,除却朝廷必要的供粮之外,各路皆送银至京,百姓亦可纳物纳银。

各种作物如何折算还需各地自拟,此外,商税明细也都一一确立下来,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都需要另做安排。

除了税制,最大的变革便是各路提举司与提刑司分立,而非由提刑司兼领,转运使则由朝廷指派,一年一换。

如此一来,各地监司便分作军政刑财四权。

邱行一案中,判了斩首的人便有四个,其余还有绞刑、杖刑等。

每一个斩首的人,都需要再三核查御笔朱批,赵璟年幼,这御笔便握在了赵琛手中。

赵琛已勾过一份今年秋后问斩的名单,却是头一次这样分明地感受到他在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问斩多在秋后,如今正是可以执行的时节,一旦他画了圈,邱、鲍等人便要人头落地。

他手中握的不仅仅是笔,更是生杀予夺的权力。

不说私自増税为百姓增添了多少负担,间接叫多少人流离失所,便是那粮船上的一十九条人命,这些人就死有余辜。

赵琛画上圈合上放下笔轻轻出了口气,毕竟是人治,总有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召当制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都是进士出身,写得一手好文章,圣旨大多是他们撰写的,不过赵琛今天召人来不是为了圣旨。

过两日便是月中大朝会,参朝的人多。但人多商议事情反而不方便,这样的朝会大多是颁布御令歌功颂德的。

拿来做做思想教育正好。

赵琛交代了几句,内侍一路护送学士归学士院,里头已是备好了茶水点心,笔墨纸砚都是方才自崇政殿带来的。

内侍恭恭敬敬地引路,到了院外便停下:“李翰林,请。”

李翰林入内,这院门便落了锁,在文章做好之前,学士院不许任何人出入。

李翰林才思敏捷,太阳刚落山草麻便到了赵琛手中,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位李翰林是上一次科考的状元,三年才出一位的状元,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御史台、閤门司提前宣报明日听宣麻制,翰林待诏誊草制于白麻纸上,次日,文武百官都在紫宸殿听制。

李翰林这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宣读之人拖着腔调念得抑扬顿挫,赵琛昨天看过一回,今日不细听仍旧不知道在说什么。

下头起了大早来上朝的人又能记得多少?

没关系,当朝宣读之后,赵琛还派了人去他们府上再念一遍。

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多宣扬忠君报国的思想总没有坏处。

下朝时赵璟已经昏昏欲睡,赵琛牵他的时候,他揉了揉眼睛,打着呵欠,含含混混地喊了一声:“阿姊。”

赵琛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宫中没有这样的叫法,也不会有人这样教他。

他牵着赵琛慢慢走着:“怎么喊起阿姊来了,谁教你的?”

“王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