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泥塘

小桥流水人家 李好 6698 字 8天前

清泥塘

小凤凭着嘴甜,在张地主家找到了一个活计,还是在厨房,一天现在有十五文钱了,还管两顿饭,小凤觉得很得意,这下子自己赚的钱就不必给那老妖婆了。

叶小桥跟着吴氏来到了康县,她们没有去大姑家,而是先去了一个针线铺子,把吴氏平时做的针线活儿给卖了,然后就直接去大家赶集的地方买东西。

过来的时候,是和村里的其他人一起过来的,村里有马车的,都会好心提醒大家,到哪个时辰在啥地方集合,到时候一起回去,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都是应该的。

这时候到粮店买东西,你买的多了,人家会自动问你到时候送到哪里去,毕竟这来赶集的,乡下人很多,不可能买着粮食了,就扛着粮食走,那样也太坑爹了,所以直接问好,给一半的钱,送到了地方,再给另一半的钱,这都成了习惯了。

叶小桥觉得这个习惯好啊,想当年,自己逛街的时候,大包小包的,拿不下了,也没有辙。

人家这服务。

真是窝心。

吴氏和小桥没有去大姑家的粮店,一来是很远,二来要是去他家买粮食,那肯定是大姑他们要吃亏,给的多,还要的钱少,这样让亲戚吃亏,吴氏宁愿不去。

所以就就近买了一些,也不去麻烦大姑姐了。

小凤攒的私房钱,真的没有多少,也就买了六七只小鸡,后来吴氏又加了些钱,一共买了二十只小鸡仔。

“娘,万一这鸡仔都是公的咋办?”

小桥问道。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吴氏好笑的看着小桥,“咱们家没那么倒霉,这二十只要都是公的,那你娘的手可真是太有运气了。”

想要全部都是母的,那是基本不可能,但是要全是公的,更不可能了!一般来说,这公的就比母的少。

这孩子,脑袋瓜里都想的事啥啊。

小桥也觉得自己问问题有些好笑,不过也是穷怕了,就怕选了不下蛋的公鸡,到时候亏大了。

赶集的地方还真有卖鱼的,不过都是从河里捕到的,家养的没有。

一斤鱼要八文钱呢,比鸡蛋贵多了。

“小桥,想吃鱼,等以后咱有钱了,娘给你买啊。”

吴氏看小桥问了几个鱼摊,这孩子从小到大真的没有吃过啥好东西。

“嗯!”

小桥点头,跟着吴氏到了集合的地方,没一会儿,那粮店的人也把东西送过来了,小桥发现不少人都买了很多东西,这样他们一家子都不显得突兀了。

小鸡仔毛茸茸的,小桥回到家,小心的把它们放进了新作的鸡舍里,看见他们一下子分开,在地上找吃的,觉得这个院子突然就生机盎然起来。

新的生活正式开始,大舅那边把买到的两个小猪仔给吴氏送了过来,这是两头黑猪,看起来很壮实,都说养猪不能只养一头,要至少两头养,不然就养不肥。

两头猪相互争抢才能长得更快。

立夏和立秋也进了学堂,每天回来,把先生教的再复习一遍,顺带也把小凤和小桥也教一遍,吴氏和叶柱看着儿女们认字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

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小桥养的那二十只鸡除了自己每天从鸡舍里出来找食外,小桥也会挖一些野菜然后拌上糠皮混着一起喂。

如果是有粮食,最好喂稻谷,但是现在一家子人都没有天天吃上大米呢,更何况这些鸡?

吴氏除了做针线活意外,也是把两头猪当成了重中之重,除了打猪草外,旱地里的地瓜藤,也会割一些然后给猪子剁了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