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天倾西北 第三章 意外进位

赝品 叨狼 2480 字 2022-09-16

今年注定是大宋的多事之秋!

八月十五日,太宗皇帝驾崩,一切来的太过突然,以至于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遗诏,宫已然乱做了一团儿,大臣们也是上窜下跳,纷纷出入宫掖,商议立新皇及为先皇帝办理后事,京师之暗流涌动,无他,都是因为太相对与蜀王殿下来说,还是太嫩了一点儿。

嵩山绝顶处的争斗也出了意外,所有人都被一场大火给吞噬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因此大家并不知道谁才是天下第一高手,而且,现在讨论这个,似乎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人们只是注意到了在那长长的殉难名单之上,除了名震天下的五大宗师以外,还有两个人的身份非常重要,一个就是被大宋皇帝册封为公主的前朝公主柴氏后人,另一个就是为大宋屡次建立不世功勋的大宋西北防御使枢密院副使平西大将军,天波府的杨侯爷。

可是在这个诸王夺位的节骨眼儿上,大家眼睛盯着的都是那个万万人之上的皇位,其他的事情比较起来,几乎都可以置若罔闻了!

我同公主两个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一路顺利地回到了西北,在密谋布置了一阵后,立刻出兵卡住了潼关要塞,限制进出人等,同时派人往京师各地散发传单,向天下公布了太宗皇帝谋害大臣的整件阴谋之始末,在事实上割据西北,不再听奉大宋赵氏地号令。

西北没有了李继迁等人捣乱。

形势变得对我们非常有利,在我树起了西北的旗号以后,党项各族没有什么抵抗就和议依附。自此时起,黄河以西的大片领土,直到漠北。还有关地许多土地。都置于西北的控制之。西北的势力,已经形成了一定地规模。

半个月地时间里面,京师依然是乱纷纷一片,太登基受到了很大地阻力,这个阻力不仅仅来自蜀王方面,外地的几位叔王与太宗皇帝的其他几个儿所任的郡王亲王们也在自己的臣支持下。向帝位的继承权发起了挑战!

比如说蜀王提出来地口号就是,“国有长君,天下之幸!”意思是说在太宗皇帝的几个儿之,年纪最大。能力最强的人就是他自己了!他以蜀地的几十万人马和丰富地资源为强大后盾,成为最有权力跟太争夺帝位的人!

太打出来的旗号则是“奉正”,在太太师潘美,也就是他老丈人为首的一班大臣的拥护下,旗帜鲜明地同蜀王做斗争,保护自己的继承权不受侵犯。

本来,如果只是太和蜀王一系争夺皇位的话,事态也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太宗皇帝死得太突然,就给了有心人们无数的口舌,一时之间,什么“烛光斧影”翻版和“弑父夺位”的说法甚嚣尘上,对太一派的影响很不好,弄得太一方不敢轻举妄动,只得拉拢朝臣,争取多数支持,以登上皇位。

几大元老重臣之,潘美自然是要扶持太这个姑爷的,太宗皇帝的妹夫高怀德同为军方大佬,却是更喜欢大皇蜀王一些,而枢密使曹彬仍然在河北前线领军,臣们以吕端为首的支持先帝所立的太,而更多的年青臣们则是希望有军事经验的蜀王来继承帝位,以便北伐,收复幽云故地。

在这种情况下,拥兵二十余万占地数千里的西北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一时之间,前来绥德的车马络绎不绝,太与大皇蜀王以及太宗皇帝册封的诸王纷纷派遣使者来慰问。

我现在所处的环境非常之微妙,通过各种渠道传出去的消息都让世人了解了发生在嵩山顶峰的变故,五大宗师一起玩完,一众高手丧生在熊熊烈焰之,我同公主仅以身免,众人看的清楚,太宗皇帝向来喜欢玩恩将仇报的游戏,此番动手,无非就是因为五大宗师与西北势力的存在影响了他的权力,因此大家都对我报以同情的心情,对于我闭潼关自保的行为也觉得不是那么难于理解。

只是,我现在还没有公然挑出脱离大宋的旗号,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想要的话,只能使自己成为各方势力发泄的靶而已,对自己并无一丝好处可言。

西北的个行业发展非常的迅速,在钢铁工业和印刷工业的刺激下,王石雷获得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来充实府库,西北屯田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个时代,环境要好很多,关与河西之地经过有规划地开发之后,已经可以为西北大军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尤其是从更西边的地方引进来的良种军马充实军队之后,武装到牙齿的西北铁骑几乎可以挑战一切强悍的敌人。

仔细地听取了王石雷等人关于西北方略的建议之后,我定下了未来几年西北发展的调,就是一句话,“自扫门前雪。”

“不过朝廷那边儿未必会如侯爷的意愿呢。”王石雷执掌西北事务经年,各项事务早已经娴熟无比,再加上他的表姐身体大好,两人伉俪情深,水乳交融,心情更非当日可比,此时说起话来,更是自信无比,一举一动间都颇有名臣风范。

“那是一定的——”我沉吟了一下后问道,“蜀王离我们比较近,且以前有过合作的基础,如今他与太争夺皇位,也是我们的机会,不妨给他一些助力,也好打压打压京师的那些元老重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