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京师剧变 第四章 三座大山

赝品 叨狼 2495 字 2022-09-16

非常郁闷的从宫回到天波府后,我倒头便睡,一直到了第二天的早朝时分。

心有事确实睡不塌实,一夜当我都是在纷乱的梦度过,只觉得身边纷纷扰扰的都是些看不清楚的人影,就如同一万多只苍蝇围着你转来转去一般,以至于清早醒过来的时候,两个眼圈儿都是黑的。

“怎么会这个样?!”公主发现我一觉醒来后就变了个人一样,不禁掩口惊讶道。

我在镜里面照了照,发现自己的形象很像熊猫,不由得沮丧的回答道:“在西北待的时间久了,可能有些不适应京师的环境了!”

公主没有多想,只是点了点头,也许我的回答也有那么几分道理。她又怎么知道我是因为八大宗师里面已经有我的两个对头来到京师而感到烦愁呢?太宗皇帝也提醒我了,人家是使节,应该获得必要的尊重。虽然我并不清楚这个时代有没有外交豁免权,但是朝廷有保护使者的义务那是必然的。如果他们抽冷寻我的晦气的话,确实有些令人头痛!

匆匆的收拾了一番后,也没有顾得上吃饭,就换了崭新的朝服入宫去了。

从天波府到皇宫大内,路途并不远,因此我虽然动身比较晚,却刚好碰到一顶顶入朝的官轿,看来大家倒是很准时的。入宫之前,先要经过吏部的点卯,再经过礼部官员的引导,大家按照官职的高低排好队伍,在宫的钟鼎齐鸣后,才精神抖擞的鱼贯而入,来到玉阶之下山呼万岁,接受皇帝陛下的检阅。

只不过从御街到皇宫的这一段路上,大家也没有闲着,透过轿帘,有一搭没一搭的同经过自己身边的熟识官员们打着招呼,顺便增进一下感情。

“张兄好——”

“李年兄一向安泰——”

“杨大人安好——”

一路上尽是打招呼的声音,那感觉就像是街坊邻居们碰到之后,随口问:“你吃了么?”一般。我也不能免俗,偶尔要同认识的人互相问候一下。只不过随着我的官职越来越高后,需要我主动地问候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倒省却了不少的麻烦。

重臣们是有一定的优待的,即使在如此隆重的上朝。

在进殿之前的时间内,入直书的大臣们可以到偏殿休息,喝点茶水吃点儿点心什么的。彼此还可以聊聊天,说说自己的衙门遇到的怪事儿趣事儿或者疑难事儿,向诸位经验老到的同僚们讨个主意,或者是猜测一下今天的朝会上皇帝陛下可能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而足。

作为枢密院副使,西北军政大员,我自然是应该在偏殿拥有一席之地的。不过因为久在边关,没有固定的座位是一定的。好在几位大佬们都是熟识之人,见到我到来后,立刻非常热情的拉着我进了偏殿,并且吩咐内侍们接待。

宰相吕端、枢密使曹彬、韩国公宣微使潘美等人都在座。这些都是朝的实力派人士,或者是宿将元老,或者是太宗新宠,都是大宋朝的支柱大臣,再加上各部尚书,诸军节度使,还有诸如大理寺、光禄寺、以及各殿阁大学士什么的,怕有四五十号人,小小的偏殿倒也非常热闹。

说起来,真正能够在朝堂之上叱诧风云左右政局的,也就是这些个人了。其他的在外面等候的四品五品的官吏,在大殿就算是不入流的等次了,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当然也会有例外,就是这些人在负有特殊使命时,或者是皇帝陛下要存心提拔他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某个小人物出现在早朝上的机会增加了。

“世叔好——世伯好——”我满脸堆笑的向众人问候了一遍后,脸上的肌肉都有些僵硬了。这也难怪,虽然我升迁很快,在这些老家伙们面前,资历终究还是太浅,礼多一些,对我没有什么坏处的。

“贤侄是何时回的京师?为何老夫竟没有收到消息?这可是有一段儿日不见了——”潘美笑眯眯地捋着直梆梆的胡问道。

“小侄昨日晚些时候方至,尚未朝见圣上,行止未定,因此并不敢擅动,失礼之处,尚请各位老大人谅解。过了朝会后,定当一一登门拜访,聆听各位大人的教诲。”我客客气气的拱手告了个罪,然后随便扯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潘美这老家伙本来就是太宗皇帝最宠信的老臣,再加上大女儿做了韩王赵恒的妃,且深得韩王的宠爱,同皇家亲上加亲,在朝的地位自是无人可及,近来已经不太管那些烦心的实差,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到了经营家业上,两个不成器的儿也混了个清闲的官职,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闲扯了几句后,有内侍高喊上朝了,众人纷纷入了大殿,按照品级排成一行行。

在众臣一片万岁声,太宗皇帝粉墨登场,先是威严地扫视了一遍匍匐在地的大臣们,然后温和地说道:“众卿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