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在地上挑肉的阿姨一下子都站起来了,不满地嚷道:“哪有这么贵的肉,别人家的肋排才26一斤,你这是要抢钱啊!还有这个火腿,我才市场里买才要55一斤……这鱼又是什么鱼,简直比那个刺身店里的还贵咧……”

连念初拿着两根火腿敲了敲,压下众人的声音,像教师质问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一样,冷冽地问:“原生态新鲜散养山猪跟普通的猪能一样吗?这可是吃橡子、水果长大的真正野山猪,肌肉里血红蛋白充足,肉纤维有弹性,都是跑出来的活肉,和饲养场蹲出来的家猪不是一个东西!

“再看看这火腿!真正农家自己熏制的,去年冬天新宰的野山猪,腿肉结实、有劲儿,腌完了拿山里的松枝熏干的——”他握着火腿的左手忽然一晃,指向方晴石:“你们不信问问我身边这孩子,他是咱们奉县大至村的,村子在老山密林里。这些火腿都是他们农家手制的,亲手熏成的火腿,不加任何防腐剂、人工香料,都是他亲手挑捡的,没有一点儿坏的!”

方晴石穿的十分俭朴,甚至有些破旧,一看就是农村出来的。阿姨看着这孩子倒比连念初亲切点儿,纷纷问他这猪是什么猪,怎么做的火腿,怎么就敢卖这么贵。

方晴石都快哭了——他们家一年拢共能养两头猪,过年就卖了换钱,自家根本就杀不起,更没做过火腿。这位白大仙虽然是养家仙,可是说起话也太没边没沿儿了,他兜不住啊!

正在着急,一道温润的声音忽然在他脑海中响起,教他怎么应对大妈们的问题。他慢慢跟着那声音说,从开始的结结巴巴,到后来慢慢顺畅了,脸也不红了,连他自己都有种亲自做过火腿的感觉。周围的大叔大妈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觉着他这个纯朴的小伙子比穿得西服革履、张口就要高价的连念初更可信。

甚至有位大妈开口道:“我就看小伙子你这么老实,给我拿一块肋排试试!要是炖得不如我在市场买的,我是要来找你们的!”

他有点激动地点了点头,依赖地看向连念初,叫了声:“白……”

白大仙和白先生都不合适,索性就依着当地风俗叫了声老师,叫他给那位大妈称了肉。

那块肋排足有两斤八两,共154块钱,大妈身上没有零钱,他们也没零钱,连念初就抹了四块零头,把钱都给了方晴石,叫他找地方换零钱。

方晴石平常也会在县里摆摊卖点家里晒的干菜,基本都是几块、十几块地卖,卖一天能攒上一百多就算不错了,现在竟然一下就卖了这么多钱……

他死死攥着两张单薄的钞票,飞奔到马路另一端的银行换零钱,然后又攥着一沓厚厚的零钞跑回去,累得呼哧呼哧地喘气,单薄的T恤前后心都湿了一大片。

回到摊子旁边时,周围的人已经围上了好几层,绳子上晾的鸭子也少了两只,看来生意相当不错。他担心自己排队时间太长,耽搁了连念初给人找钱,拼命往里挤,幸好个子不太高,人也瘦,很快就挤到里层。

连念初连看都没看他一眼,依然在高声宣传着这些纯天然无污染的野味,顺便又把他卖了一回:“这些山货平常村儿里人就在县城卖了,顶多卖到市里,省城看都看不见这么新鲜的东西。这回是这孩子考上了上京的大学——”

方晴石听他编得上天入地的,正在心虚,一只手就从他脖领子后伸过来提起了他,吓得他以为自己给城管抓了。幸好下一秒连念初那不怎么厚实却足够让人安心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全村儿要给大学生凑学费,把过年的东西都拿出来卖了,错过这一回可就再没有了!”

他长出了口气,忐忑地看了连念初一眼,心里拼命想着“我没考上大学”,盼着他能听见自己的心声。

旁边的阿姨和老太太们好奇地问他“考的哪个大学”“考了多少分”“哪个高中的”“能考上上京的大学,有出息啊”。他就觉得像是被人扒了皮晾在这里,心里又羞愧又难受,眼圈涨得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