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谢琢拱手回了礼。

四人坐下,不多时,有侍从送上精巧的吃食和茶点。

看了看满桌的菜色,吴祯拍了拍自己的前额:“怪我怪我,听说温兄囊中羞涩,无力支付住宿的费用,一直借住在城外的寺庙中,想必日日吃的都是素斋吧?我该为温兄准备一份荤食才对!”

他又看向盛浩元,“盛兄,你与温兄相熟,知道他口味,你来挑吧。”

盛浩元没说让温鸣想吃什么自己挑,而是直接定下了给温鸣的吃食:“就要一份蒸糖肉吧,想来很合温兄的口味。”

温鸣从头到尾没说话,被挑破穷困处境时也没有面露窘迫,只在这时开口道了声谢。

吴祯出门前,已经在尚书府里吃过饭了,他夹了一块点心,提起:“听说温兄要参加下个月的制科?”

温鸣谨慎地点头:“没错。”

谢琢手指碰了碰茶杯外壁,问:“制科开考的时间已经定下了?”

“再过不了多久就要开春了,陛下心急,将此次制科的时间定在了下月末,时间很紧。”盛浩元回答完,又问,“听说,开制科选拔治河人才的主意,还是延龄在陛下面前提议的?”

听见这句,温鸣也抬头,朝谢琢看去。

谢琢颔首:“制科由来已久,当时陛下正愁无人可用,我便提了一句。”

他偏过头,对上温鸣的目光,语气诚恳,“温兄经纶满腹,此次制科定能被录用。”

温鸣端着茶杯的手一颤,差点将茶水洒了出来,他避开谢琢的视线:“……承谢侍读的吉言。”

吴祯见这情景,笑着插话:“我也觉得温兄此次定能被录用,说不定进了工部,来年去治理泛滥的洪水,按照温兄之才,必能立下功劳,日后考评升迁都顺顺利利,还能将家人接入洛京。”

温鸣听懂了。

这是吴祯在给他描画日后的美好图景,只要他听话,上述的这一切,都触手可及。

他没有接话,只默默地喝了口茶。

吴祯的脸沉了一瞬。

这时,门被敲开,侍从将蒸糖肉端了进来。

蒸糖肉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块大半为肥白的猪肉刷满红糖等佐味料,横三刀竖三刀,切成九块,再一起放入蒸笼中。蒸熟后,色泽红亮,只不过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吃起来,都格外肥腻。

吴祯一看,指点琴台的侍从把菜盘放到温鸣面前:“还是盛兄体贴温兄,知道温兄很少能尝到荤食,这次就让温兄一次吃个够。”

他热情道,“温兄可一定要把这盘肉吃完啊,千万不能辜负了盛兄的一番心意!”

温鸣拿起了筷子。

最初三块,温鸣尚能吃下去。但蒸糖肉肉厚且大块,这三块,几乎已经是温鸣整整一年荤食的分量。

盛浩元和吴祯都看着他,他不敢停筷,只能一口接着一口地继续往下咽。

同时,盛浩元余光里,也在注意谢琢的反应,看他有没有表露出不忍或者愤怒之类的神情。

谢琢神情淡淡,无所觉般,喝了一口温茶后,问起:“盛兄不是说琴台新来了一位琴师,一手古琴技艺卓绝吗?”

“怪我怪我,差点忘了琴师还候在外面!”盛浩元不再管温鸣,笑着让人去把琴师叫进来。

温鸣本就不懂琴曲。

虽然古琴是雅乐,但他家里为供他读书,已经再无余力,他也专注于诗书文章,心无旁骛。

此刻,他不觉得让盛浩元和吴祯都如痴如醉的琴曲有多悦耳,他正在极力地将肥肉往下咽,同时用尽全力,不让痉挛的胃把刚刚好不容易咽下去的肉再吐出来。

等几曲后,琴声彻底停下,温鸣也彻底将盘中的蒸糖肉吃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