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 235 章

“没有。”他摇头道,“还是等解决草原王庭再说吧。”

景帝感到先前他打算说的绝对不是这句话,于是立刻板起了脸,教训道:“成家立业,都是先成家,后立业。你要建功立业,跟你成家有什么关系?不是非要灭了那些蛮夷才能成家的。你成了亲,母后更放心,大哥也一样。”

厉王明显很无奈:“那如果臣弟心仪之人的想法恰好跟臣弟一样呢?”

“你的心仪之人——”景帝原本想要反驳,但是突然捕捉到了重点,心仪之人?他的弟弟有了心仪之人!

一瞬间,帝王板着的脸就变成了满面笑容——

好啊,他们盼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他开窍了!

然后他才注意到这句话里的另一个重点。

景帝当即忍不住道,“这可不是你的借口,谁家姑娘会跟你一样有这种想法。”

说完,他就在弟弟的目光下想起了方才看到的“山河永固,国泰民安”八个字,还有那由烟花图案组成的写意山河图。

有的,确实有人跟他是一样的。

永安侯。

景帝面前浮现出自己亲封的永安侯的身影。

虽然大部分时候她的性别都会被她的能力所掩盖,但这依然改变不了她是个生得很好看的姑娘的事实。

甚至在她人生的前十几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大家闺秀而被教养的,在京中也有贤名。

只是这两段人生过于割裂,让人看到她现在的时候,总会忘记她的从前。

一想起她从前跟京中的其他闺秀没有什么不同,景帝就觉得自己的胞弟对她的心仪很合理了。

虽然有些猝不及防,但仔细想想,她确实是阿离会喜欢的类型。

在远处传来的烟花零星绽放的声音中,景帝下意识地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刚刚。”后者在这个时候倒是坦荡,没有对他有所隐瞒,“我在梅园,她来找我,我就发现在我眼中,看她与看别人不同。”

这都叫什么事啊?景帝想道,纯属于母后让人给你做媒,你却看上了媒人。

母后的心愿实现了,但却没完全实现。

可是很快,最擅长权衡利弊的君王将永安侯跟其他厉王妃的人选放在一起比较,就觉得如果弟弟能娶了她,就比去娶谁来平衡局势都要好。

这不光是因为她是他的心仪之人,还因为她的身份。

像这种由世外高人教出来的弟子,都是很难为利益动心的。

如果能跟自己的弟弟成就姻缘,那景帝觉得大齐之后四百年,自己都不用担心了。

那还犹豫什么?没什么可犹豫的,赶紧赐婚。

“不能赐婚,皇兄。”

厉王看透了他心中所想,直接说道,“或许旁人都可以,但她不能。”

身为军师,她已经足够为自己这个主公跟这个天下卖命。

如果还要搭上姻缘自由,被强制婚配,萧应离稍稍换位一下都觉得不愿意。

“而且我也不希望她是因为这样跟我在一起。”

他说,“我更希望她是同我一样,因为情之所至,所以想要与我成亲。”

“那你要朕如何?”

景帝问道,总不能是告诉了他,却要他什么都不能做。

厉王笑了一笑,显然是想好了。

他道:“她是要跟我一起去边关的,所以皇兄只要别给我赐婚,也别给她指婚就行。等灭了草原王庭,实现了她心中所愿,臣弟或许就可以让她考虑考虑婚姻大事,考虑考虑我。”

景帝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这样是最好的。

若是放在旁人身上,他会觉得怎么有女孩子可能会不喜欢朕的弟弟,可永安亭侯就很难说。

因为想知道弟弟有多少把握让母后喝上这杯媳妇茶,所以景帝忍不住多问了一句:“那你觉得永安侯对你有没有……”

“不知道。”厉王坦诚道,“皇兄说你给皇嫂送礼物的时候,皇嫂会很开心。我也有送,但我看不出她收到我的礼物时,跟收到你的封赏反应有什么区别。”

景帝:“……”

厉王:“反正皇兄先替我保密,母后那边也别说,左右后天我就要去冀州了,母后也找不到我。”

所以这压力一下就落到了朕身上。

景帝结束了回忆,看着眼下麻烦的境况,既要能够说服母后,又要能够为弟弟保守秘密。

“皇帝?”见他不答,周太后又再唤了一声。

景帝只能说道:“厉王有心仪之人了。”

“真的?是哪家的姑娘?他跟你说了?!”周太后的反应跟景帝当时一样,初闻都是先忍不住笑开了花,接着便道,“赐婚啊!你怎么没有赐婚呢?不必等哀家的寿辰!”

听到小儿子有了心仪之人,周太后此刻甚至把先前的所有权衡都抛在了脑后。

她根本不在意这个姑娘的家世,不在意小儿子迎娶了这个姑娘能不能稳住局势。

人生天地间,独生独来,独死独往,唯有心仪之人能够伴你走一段。

尽管他们也常会离你而去,可是哪怕只有这短暂的相陪,也能让人凭着回忆走下去。

“他是在宫宴上意识到的。”景帝说起自己打好的腹稿,一边说一边观察母后的神色,“他说他看那个姑娘的感觉,跟看母后安排的那些王妃人选不同。”

周太后“啊”了一声,那就不是她安排的人选了。

景帝:“那姑娘的家世他没细说,朕听他的意思像是在边关认识的,她帮过他,但人家姑娘还不知道他的心意。那姑娘恨极了草原人,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灭了草原王庭,让他们不能再犯边。”

周太后傻了。

“所以母后,”景帝向前坐了一些,对着周太后道,“赐婚是不能赐的,人家可能根本想不到阿离的心意。侧妃也是不能纳的,边关女子性烈,否则阿离可能这辈子都娶不到心仪之人了,要怎么样还是要由他们自己来……”

后面的话,周太后听不见了。

怎么会这样呢?

她一时又喜又悲。

喜的是儿子有喜欢的人,而且非常认真,悲的是人在边关,儿子偏偏要回到京城之后才开窍。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喝到媳妇茶?

如果真的要等,踏平了草原王庭,他们才会在一起……

周太后定了定神,那也不是完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