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二合一

风珉:“跟我们不一样,他只是一个出身农门的贫寒学子。”

他将陈寄羽的出身概括地说了说,只略过了他是陈松意兄长的身份,“他能进沧麓书院,还是因为他老师的举荐。他也不像其他人能专心读书,由于家贫,只能靠在书院里做一些杂务,给别人抄书来赚取生活的费用。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我跟他相处,与他交谈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对着的又是一个你。”

风珉说着,不等好友说什么就摆了摆手,“我说的只是一种感觉,就是那种只要朝中有你们支持我,天塌下来我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在边关浴血奋战的感觉。”

“不过你们一样,又不一样。”

风珉顿了一顿,又说道,“你是你,他给我的感觉更像付大人。”

谢长卿如玉的指尖停在杯上,若有所思地重复道:“像付大人么?”

这真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了。

“嗯。”说到最后,风珉露出了略显神往的目光,“如果明年你们都入了仕途,那么放眼十年二十年后,这届举子有谁能够登阁拜相的,就只有你和他了。”

听着好友对这个江南学子的评价,谢长卿心中也生出了对这个对手的期待。

他缓缓道:“如果明年春闱能在考场上与他交手,我会十分期待。”

风珉一笑,他知道自己的好友从读书以来就未逢敌手,后来入了天下才子齐聚的横渠书院,更是成为了全科第一,听到有人能被自己称为他的对手,长卿心里是有期待,也有战意的。

“没问题。”风珉想起离开江南之前陈松意说的话,对明年陈寄羽来京城这件事没有怀疑,他举起酒杯,对好友许诺道,“到时介绍你们认识。”

至于为什么他在江南认识的这个书生会这么巧跟陈松意同宗,甚至跟她的面容还有几分相似,那就不是他要解释的事情了。

两人选在三楼雅间碰面,虽然是酒楼里最清静之处,但也听得到楼下的声音。

谢长卿垂着眼睫,将杯中梨花酿凑近唇边,一副司空见惯,不为外面的热闹所扰的样子。

经过江南狂生的狂轰乱炸,风珉对这种声音很是敏感。

他挑了挑眉,用手中的扇子轻轻一抵就开了窗,低头看向楼下喧闹的人群。

下方喧闹的果然是一群书生,其中大概还有长卿在书院的同窗。

这群文人士子所高兴的事情是一样的——付大人回来了!他得到了应有的公正待遇!

在圣上派人查出云山县的匪患是马元清的侄子马承所养,受他指使,那三个匪寨肆意抢劫过路商队,强抢民女,为祸一方,还不止一次截杀朝廷命官以后,从上位以来就没有吃过亏的马元清为求自保,就被迫亲自斩杀了这个侄子。

马元清积威已久,又执掌兵权,在朝中霸道惯了。

能让他将当成亲生子一样疼爱的马承斩杀,还自请降职,这一仗付大人赢得何其漂亮!

尽管谁都知道,此人的自请降职不过是以退为进,给帝王一个安抚文官,发泄怒气的出口,实际上宣帝是离不开他的,他不会一直这么沉寂下去,而且以后只会跟付大人越发不死不休,但马元清的这步昏棋让朝中文官都警醒了。

这一次付大人离京遭劫杀,让他们看到了以马元清为首的阉党强大起来,把整个大齐朝堂变成他们的地盘,在他们的高压管控之下会是什么景象。

连兵部尚书付大人这样名满天下的两朝老臣他都敢劫杀,自己等人如果哪日得罪了他,或者只是让他的哪个侄子看不顺眼了,那等待自己等人的又会是什么结果?

——哪怕已经官至几品,也是没有保障的!

所以当付鼎臣被迎回京城之后,京中跟他走动的大臣就多了起来。

整个文官集团都有了危机意识,不再明哲保身,不再一味的顺从避让。

这些落在文人士子眼中,就是读书人的胜利,是清正朝中风气的开端,他们自然要狂欢。

酒楼高处,风珉收回了目光,虽然在心中笑他们天真,但也确实要承认这样的快乐很能感染人。

心中存有希望,比什么都要强。

但反正他是不读书的,不会跟下面这群天真的傻子为伍。

见他把注意力从下面收回来,谢长卿放下酒杯,道:“这一次马家的阴谋落空,付大人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也有你的功劳。你若不想让侯爷对你多加管束,或许可以请付大人出面。”

风珉想起自家老头子在樊叔登门与他密议,把云山县发生的事都告诉了他以后,他那走出门来瞪着自己,又不能训斥,又不能夸奖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平生第一次,他看到了自家老爹吃瘪的脸,真是大快人心。

笑过之后,风珉才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了,现在他也管不了我了。”

老头子不烦人,不再继续压着自己读书,按头自己去科考,他就可以留在京中,要是在京中呆得烦了,他就去定州。

反正定州有樊叔在,去那边混个一年半载也没事。

就留老头子自己在家面对他娘亲的垂泪好了。

谢长卿却道:“若是侯爷的态度松动,你想去边关的事就能够提前呢?”

风珉挑眉:“怎么说?”

“明年春闱后,就是太后的五十整寿。厉王殿下是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他在边关已久,而今战事平定,这次太后提出想要他回来,想来陛下也不会拒绝。若是侯爷肯松口,等明年厉王殿下归来,你就能一尝夙愿了。”

“厉王殿下要回来了?”风珉眼中透出了几分异彩,如果能这样跟随他离开,提前去边关,那也很好。他想着,抬手给自己跟谢长卿斟了一杯酒,“被你说得,我还真迫不及待想要明年快点来了。”

江南,陈家村。

三日之期已到,游天对陈母的施针结束了。

剩下来要做的,就是再吃一个月的药。

日后她只要不再过分操劳,保持心情愉悦,就可以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而经过这三天时间,陈家村的村民有什么大病小病,头疼发热的,经过游天的手,也已经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陈家院子今天难得的安静。

游神医的名气还在自陈家村向十里八乡辐射,现在没人来看诊,是因为他们还在赶来的路上。

游天却不打算再继续坐诊下去了。

他之所以开诊,是因为要在陈家住几日,给陈母调理身体,知道自己每日在吃食上耗费的银钱不是小数目。

尽管自陈松意回来之后,陈家的光景就好了起来,可也经不住他这样吃。

游天索性就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这里住几天就开诊几天,收来的诊金就算是伙食费了。

说起来,这几天被他的金针扎过的人没有上千,也有几百。

整个陈家里,就唯有陈松意没有挨过他的针。

原因很简单,他给别人施针是为了治病,给她施针却是为了刺激筋脉,强开八门。

把原本狭窄的经脉强行拓宽,这种痛苦是忍不住的,她肯定会叫出声。

而陈家的房间少,她住的又不是单间,给她施针不方便,会被跟她同住的小莲发现。

被别人发现自己虐待她事小,主要是陈父陈母都只是普通人,陈松意说不想让他们知道。

因此,等游天给陈母的治疗一来到尾声,就到了两人该离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