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劫道 阿堵 4003 字 2022-09-14

陈阿公端起主人家赏的好茶,一面啜饮,一面道:“几位尽可放心,我们村子是最太平不过的,这都是托了从前老太爷的福,拿下人当自家人。地租明面上和别的村子一样,但主家按例赏赐回来一成半。这规矩传了几代,不论天灾人祸,从来没有变过。不像上下另外两个村子,这几年一直闹着要减租。今年遇上天灾,更加不得了,听说前日里都砸到主人家粮仓去了。年还没过完,日子就乱了套,实在不是好兆头哇。”

本村田土真正的主家,乃是赠送别庄给尚古之的乡绅。据说生意早做到了南洋,多年不曾回乡。田租俱是村老代管,按时换了银洋寄出去。村里人员简单,风气朴实,改朝换代之际,又与革命党首脑结下善缘,故而未曾遭受冲击,可说是难得的桃源之地。

颜幼卿道:“陈阿公,你老什么时候出门看田,我与你一道去逛逛。”

陈阿公笑眯了眼,双手合十:“那可好。知道你们在,大人小孩就更安生了。”

春会上舞狮夺魁,玉家两位少爷在村里名望可高得很。要不是知道攀不起,只怕说媒的村婆要踏破门槛。

夜里,众人早早歇下。颜幼卿拉开掬芳圃内室窗帘,透过玻璃向外望,遗憾道:“果然雪变大了,月亮一丝影子也没有。”窗格斜刺里映出一角屋檐,挂了应景的红灯笼。薄薄一层白雪覆在灯笼顶部,被灯光晕成一团羞涩温柔的粉,十分美丽。不由得立定看了半晌。温热的身躯从后面围拥上来,颜幼卿侧过头,指了指窗外顶雪的灯笼,轻笑道:“阿哥,你看,像不像小孩子的脸?”

安裕容在他脸上亲了亲,意有所指道:“白里透红,真好看。”

颜幼卿撇撇嘴:“你白还是我白?”

安裕容哈哈笑:“那红里透白,更好看。”

颜幼卿一时语塞,另起话头:“都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我记得中秋节月亮又圆又大,可见俗话做不得准。”

“云遮月也好,雪打灯也罢,端的看与谁一起过罢了。人对了,何处不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安裕容搂紧了他,语气淡淡的,仿佛理所应当。

颜幼卿如今拿他这些甜言蜜语当家常便饭,自然不至于不好意思。掰开他一只手,捉住手指,往窗玻璃上照着灯笼样子描了个轮廓,慢悠悠说起早晨去夏新中学见蓝靖如的事。主要经过乘船途中已经说清楚,心里不知为何,总隐约还有些不踏实。

“今天听靖如说起诗画社活动,若是去年这时候的我,一定心头痒痒,巴不得与他们一道行动。便是只帮忙刻个版,描个样,也觉得兴致盎然。今日听他说了,竟莫名担忧起来,不知此后诗画社沙龙能否顺利继续。这春耕话题,说是只涉民生,不关政治——可是……”颜幼卿低头思忖,缓缓道,“民生之事,难道不也属政治么?打仗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统一政府?魏司令搞这肃清整顿,摆明了要施行军政一体。我怎么觉着,他这番动作……和当日祁保善相比……”

安裕容替他接下去:“党同伐异,和当日祁保善相比,本质上并无不同。祁保善此人还带些旧式官僚之傲慢,讲君君臣臣那一套。在思想文化掌控方面,魏同钧比之祁保善,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人与魏同钧多次打交道,勉强算得熟悉。回思过往,虽不能预计今日情势,但其间种种小心谨慎处,如今看来,一分一毫也不多余。

颜幼卿叹口气:“大抵所谓乱世枭雄,不论表面如何行事,骨子里的霸道,都是一样的。”

安裕容安抚道:“或者不必过于担忧。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凡居上位者,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再说同声诗画社的人,无不衷心拥戴革命党,拥护北伐军。只要他们不顶风而上,肆意违逆上面的主张,想来不会有人找麻烦。”

颜幼卿自觉失态,笑笑:“其实靖如他们,哪个都比我聪明厉害,实在轮不上我杞人忧天。大约是操心曦儿华儿操心惯了,有点像老妈子……阿哥,你会不会觉得,我变得越来越没出息了?”

安裕容抱着他转过身,面向自己,往唇上嘬一口:“谁说他们比你聪明厉害?阿卿你可太小瞧你自己了。想问题更周全深入,能叫没出息么?阿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家阿卿可算是明白了:你是有家室的人,比不得那些个热血上涌的愣头青。凡事多想想家里牵挂你的人,这才对。”合上窗帘,拉着颜幼卿的手往床上去,“挺晚了,睡觉。”

次日,雪果然下得更大。只是温度仍不到上冻程度,兄弟三个请林满福撑船,如约至江南艺专和俞蜚声会面。校园内琼妆素裹,草木与道路上积了蓬蓬松松的雪被,若不思对农事的影响,倒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俞蜚声下午没课,早在宿舍备妥铜炉美酒,专程开了窗扇,将一枝盛放的白梅牵进屋来,自觉风雅非常。与正月初六同桌吃饭的两位教员一道,专候三兄弟大驾光临。听见敲门声响,哈哈笑着将三人迎进去,让到正对窗户的位子,道:“敝庐别的没有,唯有凌寒倩影,煮酒暖香,不负风雪故人来。”

他这个调调儿很是对了徐文约胃口,欣然入座。安裕容、颜幼卿互相瞅瞅,笑一笑,跟着落座。他二人虽谈不上特别讲究,但对方一番用心,自当领了这份情意。喝酒赏梅,闲话些文艺八卦,在座诸人均感难得逍遥。两位陪同教员有课要上,临去恋恋不舍,到底还是饭碗重要,相继告辞。

安裕容向俞蜚声道:“不知叶校长是否得空?这新春手信,也给他老人家带了一份。东西虽不值钱,礼数还是要到的。”

俞蜚声道:“恐怕你今天不能如愿,当面尽到这个礼数了。叶校长进城开会去了,怎么也要明后日才能回来。”

安裕容一愣。叶苦寒名士风流,实在是与进城开会一事不搭。转念一想,身为一校之长,开会岂非应尽之义务,不过是从前叶校长能避则避,能推则推。这一回,大约是避无可避,推无可推。

“是什么会?竟一开三两天?”

俞蜚声把杯中残酒饮尽,酒杯敲在桌上,哂然:“高等学堂公民义务教育汇报。听说汇报一天,学习一天,第三天还有个别约谈。哈哈,我看老叶那副脾气,定是在个别约谈之列了,后天都不见得能回来。”

徐文约试探道:“听说前次贵校打赢了官司,市府毫无疑问是支持叶校长的。想必所谓约谈,也就是约谈一番而已。”

俞蜚声挥挥手:“老叶就是不耐烦打官腔,这么多年校长,真应付上头,有的是办法。不用替他担心。徐兄上回提起‘同声’社刊扩大发行之事,不知有何进展?”

这才是徐文约心目中今天的正事。上回相聚,闲聊间得知俞蜚声熟识“文萃书局”编辑,当时并未放在心上,接了刘达先的电话后,再看“同声”社刊扩大发行程序,忽而有了新的念头。要说文萃书局,安裕容替杨元绍整理尚古之遗稿时,也曾有过来往。不过一则时政类书籍与艺术类相距甚远,二则徐文约不愿明面上将兄弟搅和进来,正好问问俞蜚声的意思。

将局面情势隐晦说了,都是明白人,一点就透。俞蜚声听罢,皱起眉头:“如此说来,‘同声’这个时候改版增印,无端招人注目,确实不是好时机。但若要就此作罢,未免因噎废食……”

徐文约道:“我的想法,政府方面盯得最紧的,乃是新闻类出版物。‘同声’若以社团杂志形式发行,自然免不了核查苛严。若以文艺书籍类出版发行,很可能宽松得多。卖多少且不论,先顺利出版了再说……”

俞蜚声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妙!妙得很!果然不愧是做报社的行家。文艺编辑我熟得很,一个电话的事。”